知识库 > 胸部 > 心源性胸痛 > 预防

心源性胸痛预防

心源性胸痛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猝死前的6个信号,你注意到了...

病请描述:近期接连出现的猝死新闻,让「猝死」这两个字眼一次次刺痛我们的神经。 尤其把它与年轻的生命放在一起,更加让人遗憾和痛心。 什么是猝死? 为什么它会盯上年轻人?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群,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引发猝死的基础性疾病可分为两类: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 心源性疾病占猝死总人群的80%以上,主要包括冠心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脏方面的疾病。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高达54万,几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源性猝死失去生命。 非心源性疾病20%左右的猝死患者是非心源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主要包括肺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脑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患病人数约3.3亿。 心脑血管疾病过去总被认为是老年病,但如今中青年发病率与死亡率持续增长,增长幅度已超越老年人。 这主要与现代生活的大环境有关:工作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高脂、高盐饮食,经常熬夜,体育运动减少或过于剧烈的运动、酗酒等。 以冠心病为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往往发病急、程度严重,心脏性猝死者多见。 原因是中青年人血管内斑块进展快且不稳定,容易破裂形成血栓,血管被堵死,立即引发急大面积心肌坏死,由于发病急,没有建立侧支循环,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 猝死前,会有预兆吗? 很遗憾,猝死这种“瞬间的死亡”,是没有非常明确的预警信号的。即便有预兆,大多也会被人所忽视。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对于身体出现的不适,也会认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所以平时身体给你发出一些健康信号,我们不能忽视。具体来说,当出现以下6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立刻就医: 征兆一:胸痛 疼痛反应是猝死的发病征兆中,最易被我们抓住和感知的信号。当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过气时,就要提高警惕。 冠心病的典型表现是胸痛,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出现这类情况时需多加注意。 征兆二:憋气、口唇发紫、血氧下降 当病情发作时,除了疼痛外,若还有憋气、明显的紫绀、口唇发紫、血氧下降等情况时,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肺栓塞。 征兆三:重度的血压升高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征兆是剧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时会伴有重度的血压升高。 征兆四:胸闷、憋气剧烈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等症状,需警惕肺栓塞、心衰急性发作等。 征兆五:失眠焦虑,极度疲惫 在没有缺少睡眠、剧烈运动或生病的前提下,连续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都出现无法缓解的疲劳感,且伴有失眠、焦虑、夜间惊醒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否心脏出现问题。 征兆六: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提高警惕,尽快查明原因,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 学会正确的急救 就是从死神手里争取时间 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后,每增加1分钟,存活率就会降低7%~12%,4分钟后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金4分钟”。 据统计,我国九成左右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当意外不幸发生,及时正确地进行急救,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对于已经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正确的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器(AED)的规范使用至关重要。

健康资讯 2022-04-25阅读量2.0万

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抗心绞痛药...

病请描述:对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改善心肌缺血,缓解症状;另一方面是改善预后,预防心血管事件,以防心肌梗死和死亡。而尼可地尔作为抗心绞痛的药物,正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机制的药物,不但能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也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一、     尼可地尔拥有类硝酸酯结构基团,具有“扩张冠脉”的作用       尼可地尔可通过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类硝酸酯作用,对“大”的冠状动脉有较强的扩张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也能扩张静脉降低心脏前负荷[1]。二、     尼可地尔作为K+-ATP通道开放药,具有双重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尼可地尔ATP敏感的K+通道开放作用,使血管平滑肌和线粒体的K+-ATP通道开放,通过细胞膜超极化,抑制电位依赖的Ca2+内流,扩张小冠状动脉和阻力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扩张全身阻力和容量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此外,还能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侧支循环及心内膜下供血。因此,尼可地尔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增加心肌供氧,双重改善心肌缺血[1]。       一项多中心(217家)、前瞻性大样本临床试验[2],对入组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平均随访了2.7年,结果显示:接受尼可地尔治疗组(n=2558)相比没有使用尼可地尔的对照组(n=2558)的全因死亡发生率降低35%。另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Ⅲ期研究[3],对512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平均随访了1.6年,结果显示尼可地尔可显著降低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因心源性胸痛意外住院)的发生率17%。       综上所述,尼可地尔既能扩张大的冠状动脉,又能舒张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在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时增加心肌供氧,有效缓解心绞痛。总之,尼可地尔可显著降低心绞痛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预后!参考文献:[1]朱文玲.具有独特双重作用机制的抗心绞痛新药:尼可地尔[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4-7+41.[2]Horinaka S,et al.Circ J.2010 Mar;74(3):503-9.[3]IONA Study Group.Lancet.2002 Apr;359(9314):1269-75.

微医药 2021-11-23阅读量1.2万

变异型心绞痛一例

病请描述:今天诊治了一位典型的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 variant angina)患者,既往曾晕厥1次,伴胸痛、胸闷,其后发作数次胸痛、胸闷,伴出汗。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有过类似发作 (造影发现了右冠痉挛,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地尔硫卓、阿托伐他汀)。行运动平板阳性,示II、III、avF ST段压低。复查造影当天嘱暂停地尔硫卓,查房的时候他恰好发病,血压80/50mmHg, 即时的心电图做了3份,发现了下壁导联ST段抬高又随硝酸甘油回落的动态变化,血压及出汗也随之恢复。行造影示管腔未见明显狭窄,但IVUS提示右冠及前降支内膜回声连续性差,前降支中段软斑。如何治疗?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心血管科于泓1、戒烟及其他诱因(阿司匹林、非选择性β受体拮抗剂、曲坦类抗偏头痛药物、氟尿嘧啶)。2、急性发作使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因为阿司匹林抑制前列环素这种扩血管物质的合成,理论上应慎用。而西洛他唑不影响血管舒缩, 常用于抗血小板防止血栓形成。但Braunwald心脏病学第九版针对变异性心绞痛并未提及西洛他唑, 其临床主要用于有症状的外周血管病、主要是间歇性跛行的治疗、超适应证用于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用 2联抗血小板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主要作为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过敏的替代, 另外用于非心源性卒中或TIA的二级预防。所以此病例使用西洛他唑并无明确指征。谨慎起见,  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81mg/日。4、钙离子拮抗剂要求用至最大量(如地尔硫卓240~360mg/日对90%的患者有效), 而加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以用于仍有症状的患者,进一步减少发病频次,但应注意长效制剂的耐药性, 建议可给以每日8~12小时的无药间期。5、他汀类不但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也能预防冠状动脉痉挛。6、在此例患者行IVUS主要是为了解其冠状动脉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其前降支有粥样硬化斑块)来制定相应对策, 因为有动脉阻塞者预后更差,若有动脉近段非弥漫性固定性狭窄,可以考虑支架植入或搭桥, 但仍需继续服用钙离子拮抗剂至少半年。7、beta受体拮抗剂的治疗反应不一:无明显动脉狭窄者最好不要用非选择性beta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 因其拮抗了beta2这种介导血管扩张的受体反而易致alpha受体介导的血管收缩发生。 动脉狭窄者可能会因使用beta受体拮抗剂而减少心肌耗氧所致心绞痛。8、另外可选的药物有哌唑嗪、尼可地尔、胍乙啶、可乐定、法舒地尔、镁剂。经充分药物治疗后若患者仍有缺血所致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有猝死可能, 则应考虑植入复律除颤器(ICD)。为了您和家人、朋友的健康,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微信号:治病救人,源自美国克利夫兰诊所、梅奥医院等世界上最好的医院,以及最新国内外指南的正规科普健康知识,最多每天一条。

于泓 2018-10-16阅读量8327

心源性胸痛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杭州微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49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