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晕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通常与大脑一过性的缺血、缺氧有关。晕厥与昏迷和休克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而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但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且持久。晕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多方面信息。 晕厥的常见类型 心原性晕厥:与心脏疾病相关,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通常较为严重,预后较差。 非心原性晕厥: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如血管迷走性晕厥)、情境性晕厥(如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tiwei性低血压等,通常预后良好。 晕厥的诊断 诊断晕厥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晕厥的前驱症状、身体tiwei、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发作后恢复情况等。体格检查应包括血压、心率的测量以及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电图是晕厥患者的基本检查,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等潜在原因。对于心原性晕厥的诊断,可能还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监测等进一步检查。 晕厥的治疗 治疗晕厥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对于心原性晕厥,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等。非心原性晕厥的治疗可能包括增加水盐摄入、避免诱因、物理对抗动作等。在某些情况下,如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倾斜训练。 急救措施 当发现有人晕厥时,应立即保护患者防止摔伤,将其安置成平卧位,解开衣领,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拨打急救电话120。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后再次出现晕厥,应将患者头部放在两腿之间,并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预防晕厥的措施包括避免紧张、恐惧、疼痛等刺激性因素,按时服药、定期体检,以及避免低血糖等。对于有特定晕厥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血糖水平。 晕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时就医和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王亮 2024-09-14阅读量6646
病请描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脑供血不足,俗称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广泛性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临床疾病。慢性脑供血不足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 2/3 的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但近年来有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多呈隐匿渐进。 临床上最多见并且易被人们忽视的症状有: ① 头晕头痛。如头昏沉,头脑不清楚,头胀痛,头闷痛,头晕目花,头晕耳聋。 ② 失眠或嗜睡。如失眠多梦,眠浅易醒,或整日昏昏欲睡,饭后犯困。 ③ 记忆力减退。如新近发生的事却记不清,常用的电话号码、熟悉的人名记不起来。 ④ 眼症状。眼胀痛、懒睁眼、雾视等。 ⑤ 耳症状。耳鸣、耳“闭气”及听力减退。 ⑥ 平衡障碍。表现为步态不稳,行走缓慢,举止力不从心。 ⑦ 性格变化。如变得孤僻,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或为多语,心烦易怒,固执自私等。有的可以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智力衰退,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力,这些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 若波动性或渐进性出现以上列举的症状,中老年人就要警惕了。 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多种,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4 方面: ① 血管方面的原因。如血管壁受损,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管壁硬化斑形成,管腔狭窄、变细、血管阻力增加致血流量减少,尤其在连续长时间用脑过度后,常常发生相对脑供血不足。 ② 血液动力学方面的原因。血压下降,血流缓慢。常见于低血压或心脏功能不全者。心脏搏出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动脉硬化的人,夜晚睡眠时血压较白天下降,这时血流缓慢,清晨醒来时就会发生脑供血不足。 ③ 血液方面的原因。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黏稠度增高。如红细胞增多症、高脂血症、脱水、血容量减少,使血流瘀滞,都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 ④ 颈椎病。椎动脉是供应脑的重要血管,它穿行于颈脊两侧的横突孔,上行至颅内。当患者有明显的增生性颈椎病,伴有椎间孔狭窄,尤其是猛烈转颈时,可使椎动脉受压,引起暂时性脑供血不足,继而发生眩晕。 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要及时诊治,评估脑缺血的程度,寻找主要致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实践证明,脑供血不足早期是可逆的,正确治疗往往会获得良好效果。有人认为这些症状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小事一件,无关大局”。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因此“泰然处之”,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则追悔莫及。 http://ahongyi.000.pe/?i=1
张峰 2024-09-09阅读量1876
病请描述: 慢性意识障碍(pDoC)俗称“植物人”,是指各种病因的严重脑损伤导致的超过28天的意识丧失状态。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植物状态(VS)和微意识状态(MCS)。其中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较困难,微意识状态患者有较好的恢复潜力。保守估计我国目前此类人群数量有50-100万,并且以每年7-10万的速度在增长,患者长期处于“死不了、治不好”的绝望境地,治疗费用巨大,给社会和每个“植物人”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那么,植物人到底能不能苏醒呢?《新英格兰》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40%的植物人是误诊,通过积极治疗是可以清醒的。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脑功能研究方面的飞速发展,已经成熟的技术如脊髓神经电刺激术(SCS)等被认为在微意识状态的植物人(MCS)昏迷促醒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植物人” 促醒关键因素:科学评估、时间窗选择、促醒方法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6B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卢云鹤博士介绍,早在1967年,脊髓神经电刺激术(SCS)便应用于临床。当时,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已将其应用于脑缺血和昏迷等疾病的治疗,而近年来,中国应用该技术对昏迷患者进行促醒治疗案例也越来越多。 脊髓神经电刺激手术的患者评估过程至关重要。卢云鹤博士表示:“60%患者筛选,30%参数程控,10%手术”。根据《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开展SCS促醒治疗应建立由CRS-R量表、多模态脑成像技术、及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的综合评估体系,以减少由于患者意识波动、运动功能障碍、以及临床评定者经验不足所导致的临床误诊。 ▲ 医院脑复苏中心团队、华东理工大学团队在为昏迷患者进行脑机接口评估 随着科技发展,近年来出现一些基于神经影像学的检测方法,如脑机接口(BCI)技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BCI主要通过脑电信号的处理用人机对话的方法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指令跟随,被用于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的检测及康复治疗的评价。 卢云鹤博士介绍,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虽然不能完成指令,但通过BCI等综合评估,结果发现还存在微弱意识,甚至有部分患者大脑存在接近于正常人的意识活动,这部分人如果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苏醒的机会就会很大。 昏迷患者,尤其是“植物人”患者能否被促醒,除了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严格的评估,卢云鹤博士还强调,其促醒的时间窗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在较佳治疗时间窗内进行促醒治疗,即患者在经过急性期抢救后,超过28天以上,经过药物治疗一个月后无效,GCS评分在8分以上者。脑机接口病人执行两分率任务的识别准确率达到50%,其体温正常,身体无炎症反应,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就要及时进行“脊髓神经电刺激置入术”治疗,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患者越不利。 脊髓神经电刺激术(SCS)提高促醒率 卢云鹤博士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术是通过微创手术在患者颈髓C2-C4水平硬脊膜外放置刺激电极。电刺激通过上行性网状结构激活系统及丘脑下部激活系统传达到大脑皮质。SCS可调节局部脑血流量,增加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及脑血流,促进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增强意识冲动及脑电活动,引发作为意识相关神经环路的功能变化,从而促进患者神志清醒。 该技术具有微创、可逆,并可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治疗参数的调节,实现个体化定制,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全身循环水平等优势,帮助对长期昏迷特别是“植物人”促醒。得益于脑机接口评估系统,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在昏迷患者促醒,特别是“植物人”患者的促醒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医院应用脊髓神经电刺激技术(SCS)对“植物人”患者进行促醒治疗后,其促醒率明显得以提高。 近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6B神经外二科、脑复苏中心顺利为一位颅脑外伤昏迷的中年女性患者进行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术。家属对患者意识转为清醒甚至重新恢复正常生活有着极高的期望。本着这个目标,脑复苏团队对患者脑功能及意识情况进行了包括脑机接口在内的完整详细的多模态评估,发现患者存在微小意识;在征得家属同意,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顺利实施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手术,为患者苏醒带来希望。 ▲ 脊髓神经电刺激器置入术 ▲ 电刺激器顺利置入 哪些患者适合脊髓电刺激手术促醒治疗: 1、严重颅脑创伤后; 2、大面积脑梗、脑出血后; 3、缺血缺氧性脑病; 4、一氧化碳中毒; 5、其他原因导致的昏迷。 成立脑复苏中心,让更多昏迷患者醒来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致力于昏迷患者的促醒工作,2016年开始启动相关研究,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一医学难题。为让更多病人接受规范治疗,推动脑机接口技术在意识障碍病人中的应用,造福更多患者,2021年7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联合华东理工大学成立脑机接口技术临床应用基地暨脑复苏中心。 ▲ 脑复苏中心揭牌仪式 脑复苏中心建立了昏迷植物状态患者综合促醒与神经康复MDT团队:依托医院脑专科特色资源优势,整合擅长综合促醒的神经外科专家、神经内科专家,擅长危重症救治的神经重症专家生命支持稳定病情,擅长脑功能客观功能评估专长的神经生理学家、神经影像专家,擅长言语、运动等康复的康复专家等,进行多学科专家协作诊疗。 脑复苏学科是医院的重点学科,以李士其教授、周范民教授、卢云鹤博士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不断探索脑促醒治疗方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以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电生理等多学科协作,脊髓刺激、高压氧、亚低温治疗等多手段结合的特色治疗体系。随着脑复苏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最终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找回了康复的希望,像“宁波好人”莫钢廷、“电大好院长”郑元齐等。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8-23阅读量2609
病请描述:我们知道目前对于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治疗就是吗啡泵植入,无论伤害性疼痛还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吗啡泵都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那么椎管内植入吗啡泵到底会不会导致吗啡上瘾呢?这也是很多患者的顾虑所在。 从目前各方面的临床观察和我们的治疗经验,我们认为椎管内植入吗啡泵不会产生吗啡上瘾症状。 吗啡泵又称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是由一个高强度材质的药盒或者管道组成的长期向椎管内输注药物的通道。 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通过一个微创手术将导管置于硬膜外腔或者鞘内,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蛛网膜下腔,药盒通常埋藏于皮下的骨结构之上。当每次输注镇痛药物时,用无损伤针穿刺皮下的药盒将复杂的脊椎穿刺给药变成了皮下穿刺,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减少了刺激。 该技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显著、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不但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还可以避免因大量口服止痛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是口服吗啡阿片类药物制的1/300,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生活能力。 而吗啡的成瘾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吗啡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具有强烈的精神依赖、躯体依赖及耐药性,小剂量连续使用二次即可成瘾。吸食吗啡成瘾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 1、精神因素 精神依赖是指吸食者对吗啡产生一种特别的渴求,吸食后在心理上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吸食吗啡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欣,表现为满足和飘然欲仙,吸食者在体验过这种感觉后,需要再次使用才能获得相同的感觉。停止吸食则产生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如兴奋、失眠、流泪、流涕、出汗、呕吐、腹泻、虚脱、意识丧失等,迫使吸食者继续需求药物,以致反复多次使用,难以自拔。 2、身体因素 身体依赖是指多次吸食吗啡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了某种生理或生化方面的变化,致使其产生依赖。目前对于吗啡成瘾的机制尚未明了,相关的研究多认为与神经组织对吗啡产生的适应有关。其细胞水平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去敏感、受体内陷、受体下调极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有关。同时吸食者体内的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总之,目前吗啡泵患者不会出现成瘾性。怎么的患者随访2年,止痛剂量不会增加。
王雷波 2024-07-18阅读量1069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具有生长慢,病程长等特点,患上脑膜瘤,除了忧思惊恐之外,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那么患上脑膜瘤到底应该怎么治疗? 脑膜瘤早治疗会不会比晚治效果好? 原则上是这样的。脑膜瘤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原则上趁肿瘤比较小的时候,及早治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小一些。 意外查出脑膜瘤,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做手术吗?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核磁、CT等检查已经非常普及了,有的人只是体检,或者因为其他疾病做头部核磁时,意外发现脑膜瘤,但实际上患者完全没有症状。 那么,意外发现脑膜瘤,是否需要马上做手术,要根据脑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来综合判断。意外发现脑膜瘤,绝大多数患者早晚还是得手术,具体手术的时机应该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 脑膜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就说明要手术了?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脑膜瘤还会引发癫痫,也就是俗话说的“羊癫疯”,患者会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等症状。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赵天智 2024-07-11阅读量1216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常见的相对良性脑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发现时一般都比较大了,压迫其他功能区域,如运动功能,语言、嗅觉、平衡功能等等,才会发现。但确诊患病后,应当和有经验的医生主动沟通,需不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矢状窦旁脑膜瘤:瘤体生长缓慢,一般患者出现症状时,瘤体多已很大,癫痫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为局部或大发作,精神障碍表现为痴呆,情感淡漠或欣快,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位于枕叶的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出现视野障碍。 蝶骨嵴脑膜瘤:肿瘤起源为前床突,可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向眶内或眶上侵犯,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散大;癫痫,精神症状、嗅觉障碍等。 嗅沟脑膜瘤:早期症状即有嗅觉逐渐丧失,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视力障碍,肿瘤影响额叶功能时可有兴奋、幻觉、妄想,迟钝,精神淡漠,少数患者可有癫痫。 桥小脑角脑膜瘤:此部位肿瘤以听神经瘤多见,占70-80%,脑膜瘤占6-8%,胆脂瘤4-5%,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面部麻木,感觉减退,三叉神经瘤,走路不稳,粗大水平震颤,患侧共济失调。 岩骨—斜坡脑膜瘤:常表现为头痛,但往往不被引起注意,Ⅲ-X颅神经受损症状明显。 脑室内脑膜瘤:因在脑室内生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不明显,就诊时肿瘤多已较大,常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痫,同向性偏盲,对侧肢体偏瘫。 中颅窝脑膜瘤:表现为三叉神经痛,眼球活动障碍,眼睑下垂,复视,神力下降,同向性偏盲等。 小脑幕脑膜瘤:患侧粗大水平震颤及共济失调,视野障碍等。 海绵窦旁脑膜瘤: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改变,眼肌麻痹,三叉神经——二支分布区域疼痛。 枕骨大孔脑膜瘤:早期表现为颈部疼痛,手和上肢麻木,易被误诊。 眼眶及颅眶沟: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 有哪些症状必须要手术?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脑膜瘤常见症状还有癫痫,患者会突然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等症状。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总之,患者朋友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专业神经外科医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及时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赵天智 2024-07-10阅读量1318
病请描述: 王阿姨,两个月前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到医院就诊,当时由于头上也有摔伤,医生建议做个CT查一下,才“揪出”罪魁祸首,颅内有一个巨大的占位,进一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为镰旁脑膜瘤,肿瘤已经长到5.5cmX4.74cmX4.41cm,如果这次没有进行头部影像检查,由于暂时没有明显不适,还无法发现。 姜海涛教授介绍:肿瘤现在已经很大,生长的位置可能会与矢状窦黏连,而且靠近运功功能区,如果肿瘤不切除的话,会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双侧运动都会有影响。而且这次出现摔跤,也与肿瘤有关系,只是常常会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认为只是意外摔跤。其实不然,肿瘤已经慢慢影响到运动了。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肿瘤与矢状窦的黏连,小心剥离肿瘤与血管,如果这个位置的血管损伤了,会出现脑子肿胀、出血,影响较大。再一个是保护运动功能,尽可能的切除肿瘤。 大脑镰旁脑膜瘤多数生长缓慢,小肿瘤通常无症状,往往发现时已经长的很大,如果有这些现象切勿忽视: 1、一旦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逐渐影响整个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 2、如肿瘤向大脑镰两侧生长,病人可出现双侧肢体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即脑性截瘫,需与脊髓病变鉴别。 3、癫痫发作本组占38%,多以对侧肢体或面部限局性发作开始,渐形成大发作及意识丧失。癫痫发作以大脑镰前中1/3脑膜瘤多见,约有2/3的病人就诊时已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4、大脑镰后1/3脑膜瘤常见,此部位脑膜瘤引起视野改变,常未引起病人注意,肿瘤常长到巨大体积方被察觉。
姜海涛 2024-06-25阅读量1061
病请描述: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频发,由此造成的头部外伤越来越多,而脑震荡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那么,脑震荡都有什么样的症状特征呢?现在我来带领大家揭开脑震荡神秘的面纱! 一.概述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大脑发生一时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脑震荡是最轻的颅脑损伤,一般经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多可自愈。儿童和成年人脑震荡占颅脑损伤的49%~90%。好发于拳击行业从业者、摔跤竞技类行业从业者、老人、小孩等。 二.分级 1、轻度脑震荡就如同人体大脑突然被重物敲击而发生短暂性的思维混乱现象,这种短暂性的混乱思维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恢复意识清醒状态,对于这种轻度脑震荡患者来说,不会留下什么其他脑部后遗症疾病的。 2、中度脑震荡比起轻度脑震荡来说,症状要明显严重,患者除了有思维混乱和短暂性的意识丧失外,还会因外力撞击的力度大使耳朵产生耳鸣现象,并且伴随着头部感觉眩晕头痛,还有会发生遗忘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失忆症,只是失忆程度不是很严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会重新恢复记忆。 3、这种脑震荡情况最为严重,表现症状最明显,患者不但出现失忆,还会发生脑部损伤发生影响血液循环的肿块形成,同时也不排除会发生颅骨骨折,长时间昏迷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我们平时所说的“植物人”,给患者一生造成灾难性的损害。 三.病因 脑震荡的发病原因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外伤是导致脑震荡发生的常见病因。脑震荡好发于老人、小孩以及特殊行业的人群,诱发脑震荡的原因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需尽量避免这些诱因。 1.主要病因:头部外伤 如头部撞击、交通事故、跌倒、打架。由于脑组织是一个柔软的器官,它被脑脊液包围,同时受到颅骨的保护,这可以防止轻度的损伤对脑组织的破坏。但是当受到严重暴力或快速的旋转力时,脑脊液的缓冲作用不再有效,脑组织可能撞击到颅骨,造成损伤。 2.诱发因素 当以下情况时使头部遭受暴力,出现外伤时,可引起脑震荡: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如足球、拳击、橄榄球等竞技类运动项目;进行危险的高空作业;交通事故的发生;参与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战争因素。 四.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意识障碍:受伤后即刻发生,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神志转清后患者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症状。2)近事遗忘:清醒后不能叙述受伤经过,有明显的近事遗忘,但往事仍能回忆。 2.伴随症状: 脑震荡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植物神经和脑干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如面色苍白、瞳孔大小改变、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呼吸浅慢等危象。 3.其他症状: 脑震荡后遗症恢复期患者常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在受伤后数周或数月逐渐消失。但有一些患者长期存在上述症状,有的还有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若逾时3~6个月不愈,除考虑有精神因素外,还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继发性损伤的可能。 五.主要辅助检查 CT检查:颅脑损伤诊断中,被公认为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建议老年患者及头痛、呕吐患者进行CT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是医学界的领先的先进仪器,清晰度较高,可以查出一些细微的环节。 脑电图:脑震荡后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各导联兴奋性均下降,尤其是在站立位时更明显。 六.诊断标准 01病史及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脑震荡具有的症状,如短暂的意识障碍、近事遗忘等,或者受伤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还有经过影像学检查后,除外继发性脑结构性损害,支持脑震荡的诊断时,即可确诊。 02鉴别诊断:临床上脑震荡与轻度脑挫伤很难鉴别,可依靠头颅CT、核磁或脑电图检查来鉴别,但由于两者的治疗原则基本一致,亦无严格区分的必要。 七.治疗 脑震荡大多数是自限性的,病程也较短,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只须卧床休息5~7天,给予镇痛、镇静对症药物,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的畏惧心理,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但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使用影响观察的吗啡类药物,最好选用副作用少的镇痛、镇静剂。 八.护理 (1)一般护理: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以利患者能够安心休养,给予患者一定的精神安慰,使患者有愉快的心情。减少脑力活动,避免过度用脑和过度劳累。 (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如出现突然头痛加重、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病情恶化的征兆,立即报告医师,复查头部CT,以排除颅内继发性损伤,尤其是排除血肿的形成。 (3)饮食护理:脑震荡是一种脑损伤疾病,饮食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以减轻症状、避免诱因为主要原则。多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水果、蔬菜,避免兴奋性食物,保持自身营养状况良好。如可以食用含维生素高的食物(苹果、香蕉、猕猴桃等),也可以食用脱脂牛奶、豆浆、蔗糖、代乳粉等食物,还可以多食健脑食品,如核桃、栗子等。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食用这些后,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忌食兴奋性食物,禁止喝酒、喝咖啡、喝浓茶,会使大脑兴奋性增加,不利于脑震荡的恢复。 九.健康宣教 1. 疾病预防:预防脑震荡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诱发因素,即跌倒、头部撞击以及交通事故等。还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避免出现其他的脑部病变。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脑震荡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具体措施还有看护好老人、小孩,以免发生跌倒。参加竞技类运动项目时,注意穿戴好护具。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饮酒不开车,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参与打架、斗殴事件。 2. 预后及复诊:脑震荡患者出院后1个月左右需来医院复诊,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以及休养,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预后较好。 3.护理要点:患上脑震荡疾病以后,有些病人常常会头痛,身体非常的虚弱,有时衣食住行都需要别人的帮忙,这是我们应该加强这种疾病的护理知识,能给病人很多的帮助,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文章就是,脑震荡有什么护理要点。 给予病人普通饮食,若病情需要,可定时去附近卫生所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监护病人在伤后的3个月内不要过度用脑,以便及早消除头痛、头晕等伴发症状。遵医嘱适量服用药物。脑震荡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也要学会一些针对性的护理,这是很重要的。脑震荡要怎么进行护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通过介绍,如果生活中,身边的人不小心撞到了头,不可以忽视,请及时上医院检查检查,避免给自身带来过大的危害。
王炎林 2024-04-11阅读量4924
病请描述:儿童心理问题 近年来,儿童心理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动症和自闭症是其中两个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科普,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关爱儿童心理健康。 多动症主要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其核心特点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以及冲动行为。关于多动症的成因,遗传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和家庭教养方式也可能对其产生影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使得他们难以在集中精力、控制行为和情绪方面做得很好。治疗多动症的方法多样,包括使用刺激性药物来提升专注力和自控能力,行为疗法通过设定规则和奖惩机制帮助患者自我调节,以及亲子教育,即家长、学校和专业人士协同合作,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教育计划。 与多动症相似,自闭症也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但其主要表现为在社交交往、语言沟通以及存在刻板重复的行为上的困难。自闭症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闭症的治疗重点在于早期干预,这包括早期教育和行为疗法,旨在培养患者的交往和沟通能力。此外,药物治疗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缓解一些相关症状。总的来说,无论是多动症还是自闭症,早期诊断和综合性治疗策略都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除了多动症和自闭症,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例如注意力缺陷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这些问题都对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注意力缺陷障碍是一种影响个体专注力和行为控制的常见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可能对患者的学习能力、社交交往以及家庭生活造成显著影响,带来诸多挑战。治疗ADHD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以及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措施,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儿童常见的情绪问题,如焦虑症和抑郁症,也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情绪障碍可能表现为过度的担心、恐惧、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身体不适或回避行为。处理这些情绪问题的重要手段包括心理咨询和支持,旨在帮助儿童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 社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责任重大,需要通过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必要的支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意识,减少对心理问题的歧视和误解,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包容的社会至关重要。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的整体福祉。 儿童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多动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关爱,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身潜力的发展。让我们一起为儿童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长发育 2024-03-22阅读量2387
病请描述:2023年11月12日是第15个世界肺炎日。从2009年,世界肺炎日由全球近百个组织机构组成的联盟——“全球消灭儿童肺炎联盟”发起,并确定每年的11月12日定为世界肺炎日,以督促政府加强对肺炎的预防和治疗。肺炎可以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引起,今年肺炎支原体的流行高峰造成了数量庞大的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儿童,成人也不少。那么,面对肺炎和来势汹汹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咱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当然,今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除此之外,军团菌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和一些理化因素也会引发肺炎。 二、肺炎会传染吗? 一般肺炎没有传染性,但是病毒性肺炎具有传染性,它主要是通过飞沫吸入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餐具、玩具以及患者之间接触等途径感染。近年来,新的变异病毒不断出现,产生暴发流行,如SARS、XBB、H5N1、H1N1、H7N9病毒等,密切接触的人群,或者是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容易被传染。另外,近期儿童和青少年频发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三、肺炎有哪些典型的症状? 肺炎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寒战、发热,或伴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危重患者还可能出现晕厥、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休克的临床表现,甚至危及生命。但根据不同的病原体感染,人体还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四、肺炎和感冒怎么区别? 感冒导致的咳嗽不会很剧烈,痰较少或容易咳出。感冒起病比较急,主要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喉咙痛等。肺炎引起的咳嗽常是剧烈、频繁的,痰多,甚至带有气喘气促,有些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另外,感冒多可自愈,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而肺炎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应尽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五、哪些人容易得肺炎? 1、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长期住院或卧床在家的伤残病患者; 3、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者; 4、婴幼儿,肺炎是我国5岁以内小儿第一位死因; 5、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肾病、肝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患者。 由此可见,生病的人、老年人及婴幼儿等体弱人群很容易受到肺炎疾病的侵害。此外,健康人在受寒、淋雨、疲劳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也容易引起肺炎。 六、如何预防肺炎? 1、首先,易感人群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目前可选择的疫苗包括:6周龄-5岁婴幼儿接种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岁及以上特殊人群接种的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或减轻流感相关症状,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和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其次,在日常生活中需戒烟、避免醉酒。保证充足营养、口腔健康,有助于预防肺炎发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咳嗽、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戴口罩或用纸巾、肘部衣物遮挡口鼻有助于减少病原体播散。长期卧床者应经常拍背,注意吸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七、得了肺炎如何治疗? 首先要明确肺炎的病原菌,才能使抗感染治疗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治疗费用低。所以医生要做血液和胸片等相关检查,针对具体每一位肺炎患者,初始治疗均是经验性治疗。有效和安全是选择抗生素的首要原则。 1、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导致肺炎,可以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2、轻度肺炎:可在门诊治疗,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疗,服药3-5天复诊; 3、重度肺炎:应该住院治疗,初始经验性治疗多选择静脉途径给药。 对于近期流行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治疗药物,其中阿奇霉素由于具备口服吸收好、安全性高、组织浓度高的优点,为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药物。 随着冬春季的到来,各种呼吸道疾病即将进入高发期,将给所有人尤其是孩子和老年人带来更大的考验。因此,建议尽可能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另外,孩子、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做好手卫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八、中医药防治肺炎 中医药治疗肺炎有很多优势,发生肺炎后尽快找有经验的中西医结合科医生诊治肺炎,治疗可以缩短病程,治疗更彻底。 中医药预防肺炎,有很多特色。 1、比如防病毒方:炙黄芪10克、桂枝6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炒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陈皮6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 2、比如祛肺经蕴热方:茜草10克、紫草10克、旱莲草15克、桑白皮10克、黄芩10克、黄芪10克、醋乌梅10克、酒地龙10克、炙甘草3克、炙麻黄6克、桂枝6克、醋五味子10克、红枣10克 3、比如扶正固表方:黄芪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紫苏叶10克、陈皮6克、大枣10克、生甘草3克 上述类似方药较多,关键需要面诊个体化辨证论治。 在有经验的中西医结合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可以帮助未患肺炎人群有效预防肺炎,可以帮助已患肺炎人群有效预防反复感染,促进肺炎吸收痊愈。
王智刚 2023-11-13阅读量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