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胆红素升高 > 内容

胆红素升高内容

胆管损失术后复查需要哪些检查...

病请描述:胆管损伤术后复查的检查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项: 1. 肝功能检查 目的:评估肝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胆管损伤、胆道狭窄等情况。主要观察转氨酶(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意义:如果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胆管损伤或胆道梗阻。 2. 腹部超声(彩超) 目的:观察胆管形态、胆管是否通畅、有无胆管扩张、胆囊窝是否有积液或感染等情况。 意义: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可初步判断胆管损伤的恢复情况。 3. 血常规 目的:检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判断术后是否有感染。 意义: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术后感染,需进一步处理。 4. 磁共振胆管胰管造影(MRCP) 目的:对于怀疑胆管损伤或胆管狭窄的患者,MRCP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胆管的解剖结构,明确狭窄或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意义:MRCP是一种无创性检查,适用于术后随访,尤其是对于有临床症状或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目的:用于进一步明确胆管损伤的部位、程度,同时可以进行治疗,如胆管支架植入、鼻胆管引流等。 意义:ERCP不仅可以诊断胆管损伤,还可以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适用于复杂胆管损伤的患者。 6. 腹部CT 目的:对于复杂的胆管损伤或术后出现腹腔积液、感染等情况,CT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腹腔内的情况。 意义:CT检查有助于发现腹腔内的积液、感染灶等,对于复杂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术后复查频率 术后1个月:进行首次复查,主要检查肝功能、腹部超声、血常规等。 术后3个月: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评估胆管恢复情况。 术后6个月:根据恢复情况,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必要时进行MRCP检查。 术后1年及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包括肝功能、腹部超声等,以确保长期健康。 注意事项 如果术后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和体征调整复查项目。

赵刚 2025-03-10阅读量425

酒精性肝病:不只是&ldqu...

病请描述: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其诊断标准通常基于患者的饮酒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以下是酒精性肝病的具体诊断标准: 一、饮酒史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通常具有长期的饮酒史。具体来说,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含量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并且持续饮酒5年以上,酒精性肝病的发病风险会显著上升。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如2周内),折合酒精量每天大于80克,也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病的发生。乙醇的计算量可以通过公式“饮酒量(ml)×酒精度数×0.8”来得出。 二、临床症状 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系列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包括乏力、低热、右上腹胀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黄疸等。随着病情的加重,还可能出现神经异常、蜘蛛痣、肝掌等表现和体征。 三、实验室检测   1.肝功能检查:酒精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比值大于2,以及γ-GT的显著升高,是酒精性肝病的特点。   2.其他生化指标:除了上述肝功能指标外,酒精性肝病患者还可能表现出总胆汁酸升高、白蛋白下降等生化指标的异常。 四、影像学检查   1.肝脏超声:肝脏超声检查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体积增大,肝实质回声增粗等典型表现。在肝硬化阶段,肝脏体积可能会适当缩小,但相对于病毒性肝硬化而言,酒精性肝硬化的肝脏体积仍然较大。   2.CT检查CT检查可以进一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为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五、排除其他肝病 在诊断酒精性肝病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和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这通常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来实现。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饮酒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对于疑似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刘黎黎 2024-11-15阅读量2147

胰腺炎的病因及预防

病请描述:一、胰腺炎的病因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当胆结石嵌顿于壶腹部或从胆囊排出的结石通过胆总管时,可引起胆总管末端或胰管梗阻,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发胰腺炎。 -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等也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扩散到胰腺,激活胰酶,诱发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酒精可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从而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在十二指肠又刺激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促使胰液分泌增多。同时,酒精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引发胰腺炎。 -暴饮暴食可使短时间内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刺激大量胰液与胆汁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可导致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发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 -腹部手术,特别是胰胆或胃手术、腹部钝挫伤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时,如果操作不当,注射造影剂压力过高,也可引起胰腺损伤,导致胰腺炎。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高钙血症可促使胰蛋白酶原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有高钙血症,易并发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可使胰液内脂质沉着,尤其是甘油三酯达到11.3mmol/L时,极易引发胰腺炎。 6.感染 -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等)感染可累及胰腺,引起胰腺炎。另外,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也可能并发胰腺炎。 7.药物 -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等可损伤胰腺组织,引起胰腺炎。药物引起的胰腺炎通常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发生。 8.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导致胰腺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二、胰腺炎的预防机制 1.针对胆石症的预防 -合理饮食:保持低脂饮食,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促进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胆结石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如肥胖、女性、多次妊娠等)的人群。早期发现胆结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可避免胆结石引发胰腺炎。 2.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 -适量饮酒:如果饮酒,应适量饮用,避免酗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 -规律进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一餐进食过多食物。细嚼慢咽,控制每餐的食量,保持每餐七八分饱。 3.胰管阻塞的预防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胰管阻塞的疾病,如胰管结石应及时清除,胰管狭窄可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进行扩张等。对于胰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预防胰管阻塞引发的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相关预防 -规范手术操作: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尤其是涉及胰胆系统的手术,医生应严格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对胰腺组织和血液供应的损伤。在进行ERCP检查时,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控制造影剂的注射压力,避免胰腺损伤。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的预防 -控制血钙水平:对于高钙血症患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水平。可通过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等方法降低血钙。 -控制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高脂食物摄入)、运动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 6.感染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也有助于预防感染引发的胰腺炎。 7.谨慎用药 -在使用可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医生在开药时,应权衡药物的疗效和风险,对于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果用药期间出现腹痛等可疑胰腺炎症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检查。

谢高山 2024-10-15阅读量1989

解读肝功能检查:这些指标告诉...

病请描述: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详细解读肝功能检查中的几个常见指标,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1. 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也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肝细胞内的一种酶。当肝细胞受损或炎症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数值升高。因此,ALT常被用于检测肝脏损伤,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等疾病。 - 正常范围: 通常为0-40 U/L(不同实验室可能有所差异) - 升高的常见原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 小贴士:ALT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功能严重受损,但如果数值持续增高,建议尽快就医,查明原因。 2. 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又叫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ALT类似,也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但AST在心脏、肌肉、肾脏等其他组织中也存在。因此,单独AST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肝脏问题,需结合ALT一起分析。 - 正常范围:0-40 U/L(不同实验室可能有所差异) - 升高的常见原因: 除肝脏疾病外,还可见于心肌梗死、肌肉损伤等。 ALT与AST比值(De Ritis比值)是帮助区分肝病与其他原因的一个重要参考。若AST/ALT > 2,多提示酒精性肝病。另外肌肉损伤也会造成这种情况。 3. 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 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物质,肝脏通过代谢将其转化为无毒的形式。胆红素分为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 DBIL),它们是反映肝脏代谢功能的关键指标。 - 正常范围: - 总胆红素(TBIL):5.1-20.5 μmol/L - 直接胆红素(DBIL):0-6.8 μmol/L - 升高的常见原因:肝细胞损伤(如肝炎)、胆道阻塞(如胆结石)、溶血性疾病。 小贴士:如果胆红素升高,皮肤和巩膜(眼白)可能出现发黄(黄疸),并出现尿黄,这是肝脏或胆道问题的信号,应及时就医。  4. 白蛋白(ALB)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运输营养物质。白蛋白水平下降通常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 正常范围:35-55 g/L - 降低的常见原因: 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营养不良、肾病。 小贴士:白蛋白降低往往提示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的可能性,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 5.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 GGT)是另一种反映肝脏和胆道功能的酶。它对胆道疾病特别敏感,GGT的升高是胆汁淤积的早期表现,因此常用于筛查胆道梗阻和肝内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药物性肝损伤等。 - 正常范围: 男性10-60 U/L,女性7-40 U/L - 升高的常见原因:酒精性肝病、胆管阻塞、药物或毒物性肝损伤。 小贴士:GGT的升高可以反映过量饮酒或药物损伤,如果长期高于正常值,应考虑改善生活方式,减少酒精摄入。  6. 碱性磷酸酶(ALP)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主要存在于肝脏、胆道和骨骼中,常用于评估胆道功能和骨骼疾病。 - 正常范围:45-125 U/L - 升高的常见原因:胆道梗阻、肝内胆汁淤积、骨病(如骨转移、Paget病)。 小贴士:如果ALP升高,特别是伴有GGT升高,可能提示胆道问题,包括肝外胆道梗阻和肝内胆汁淤积。 如何理解肝功能指标? 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不总是意味着肝脏出了严重问题,有时生活方式、药物使用或急性疾病都会引起短暂的波动。因此,在解读肝功能检查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如果你对肝功能检查结果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个性化的诊疗建议。 结语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药物使用和酒精摄入都会影响其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护肝脏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对自己的肝功能指标有疑问,不妨关注我,我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健康知识!

刘黎黎 2024-09-06阅读量1576

鼻炎危害咽炎危害肺结节危害非...

病请描述:    鼻炎、咽炎、肺结节危害非常大,其中缺氧是造成各种危害的关键,必须要认真对待。 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会引起鼻腔粘膜水肿增厚,鼻腔变窄,鼻式呼吸时,空气经鼻的吸入量大大减少而引起缺氧,张口呼吸及腺样体面容、吐大气(叹息样深呼吸)是人体自救增加空气吸入量、以防止窒息、减轻缺氧的一种方式。 咽炎或鼻咽炎反复发作时,咽部粘膜会增厚,并会伴发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肥大、声带小结、胃食管反流等,进而引起咽部这个“咽喉要道”变窄,导致空气进入肺的量不足而缺氧。 肺结节时,导致肺与空气接触的有效面积大大减少,肺的自我清洁功能变弱,肺的换气功能(即肺呼出二氧化碳及吸入氧气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缺氧。如果伴有肺纹理增粗、肺絮状、条索状改变、肺纤维化等时,缺氧就更明显。 鼻炎、咽炎、肺结节患者在广东省中医院成永明教授工作室所拍的红外热成像热图经常会显示到大脑缺氧,全身缺氧,机体脏腑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全身上下多处炎症等情况。验血更可以看到鼻炎、咽炎、肺结节患者的血液缺氧情况,血液检查会发现患者血里面的血氧饱和度明显的下降了。说明鼻炎、咽炎、肺结节患者血里的含氧量严重不足。正常来说,人体的血氧饱和度不能低于90%,而鼻炎、咽炎、肺结节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只有84.7%。鼻炎、咽炎、肺结节引起的缺氧会导致多种危害:大脑缺氧时,会有烦躁健忘易怒,头痛头晕,焦虑,睡眠障碍多梦易醒,难入睡,脾气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抽动,遗尿,疲劳懒散,影响工作效率及学习成绩。耳部缺氧,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听不清晰。眼肌缺氧,会致视力下降,眼疲劳、眼充血,干眼症,飞纹症,也会引起儿童近视散光,且近视度数加深很快。舌缺氧易致舌干涩,舌异样感觉。咽缺氧有咽异物感。肠胃缺氧时,胃肠道功能低下,慢性肠胃炎,脾虚胃热有口气,大便不正常,影响营养吸收,进而影响孩子长高长结实。肝脏缺氧,肝脏代谢异常血脂胆固醇尿酸胆红素转氨酶异常。脾脏缺氧,免疫功能及滤血功能等异常。胰脏缺氧,血糖会升高。肾缺氧,会有尿潜血阳性、尿蛋白阳性、血尿酸升高、血肌酐升高等。生殖器官如卵巢子宫缺氧会宫寒,易生肌瘤,囊肿,性欲下降,性冷淡,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多囊卵巢,卵巢早衰。睾丸前列腺缺氧,会引起肾虚,就不能认真交家庭作业,且易诱发前列腺炎、睾丸炎附睾囊肿等。心肌缺氧,易心悸乏力。胆缺氧,易胆小恐惧焦虑。肺缺氧,易气短喘息久咳。头皮缺氧,会有头皮屑,头发干枯、分叉、白发、脱发。四肢及手脚缺氧,内脏阳气不能通达四肢,就会四肢怕冷,手脚冰凉。 鼻炎咽炎肺结节的危害真不小!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番禺区中心医院、广州荔湾区中医医院成永明教授工作室用无痛蜂疗、个性化膏方、雷火龙灸、骶丛神经刺激术(补肾针)、星状神经节刺激术、补肺针,蝶腭神经节刺激疗法、中医经方、口服免疫球蛋白营养疗法、口服氨基丁酸助长疗法等为患者调理身体,治疗鼻炎咽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肺结节,值得一试。

成永明 2024-08-23阅读量2314

179、药物性肝损伤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最近门诊碰到几个考虑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一个是乳腺癌术后用化疗药物所致,胆红素轻度升高,转氨酶明显升高,超过500,换药后半月恢复大半。 另一个是肿瘤骨转移疼痛,短期使用大量对乙酰氨基酚,也是以转氨酶升高为主,换用止痛药后很快好转。 还有一个是使用中药偏方,吃了1周后腹痛腹泻,检查发现总胆红素有60,转氨酶有800,停药+护肝治疗一个月,逐渐恢复正常。 最后一个是年轻女性,网上买了日本的减肥药,用药一个月,是瘦了一些,但浑身乏力,全面检查后肝功能不全,但啥原因都没找到,考虑减肥药所致,停药后逐渐好转。 门诊所见都还算比较轻的患者,感染科病房会收治大量药物性肝损伤的重症患者,致肝损伤的药物五花八门。 关于药物性肝损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最近使用了某些药物,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常见的容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中成药、止痛药、非正规渠道购买或非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等; 第二, 药物性肝损伤为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其它任何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因; 第三, 致肝损伤的药物可以认为是一种伤肝的毒药,治疗的第一原则是马上停药,再加上各种护肝保肝药物,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效果; 第四, 药物性肝损伤经过正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但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衰竭,死亡率很高,只能靠肝移植挽救生命。 因此提醒大家,用药需谨慎,需要看正规医院咨询医生用药。遇肝功能损伤请到感染科(相当于肝病内科)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21阅读量1946

胆囊穿孔原因与治疗01

病请描述:胆囊穿孔(GBP)是急、慢性胆囊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危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GBP的发生率约为2-15%。多种原因可引起GBP,如结石性和非结石性胆囊炎、恶性肿瘤、创伤、特异性感染(如伤寒、结核),其中约90%的GBP由胆石性胆囊炎引起。女性患者胆石症的发病率通常高于男性,但相关研究表明男性患者GBP的发生率却高于女性,其原因尚不明确。GBP最常见的部位是胆囊底,其次为胆囊体部、颈部、胆囊管,因为胆囊动脉为终末动脉,胆囊底部血供最少,当发生胆囊炎症时,底部最容易因血供障碍而引起穿孔,特别是合并有GBP危险因素的患者,如高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更易导致胆囊穿孔。 GBP的发生与以下机制有关:(1)胆囊颈结石嵌顿:当结石阻塞胆囊管,胆汁排泄不畅,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肿大,影响胆囊远端血液供应。(2)化学物质损伤:胆汁浓缩后胆红素等化学物质的损伤。(3)继发细菌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胆囊壁发生水肿、化脓、溃疡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局部坏疽穿孔。此外,对于高龄、合并慢性胆囊炎病史患者,胆囊壁逐渐肥厚或萎缩,胆囊组织变脆,收缩功能减退。同时,胆总管Oddi括约肌肌松弛,容易造成逆行性感染;加之高血压、糖尿病引发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可加重胆囊动脉缺血,从而更容易引起胆囊穿孔。 GBP分为3型,即:I型(急性穿孔):胆囊腹腔侧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II型(亚急性穿孔):胆囊周围脓肿或周围胆汁包裹形成,合并局限性腹膜炎;III型(慢性穿孔):胆囊穿孔后与周围脏器形成内瘘,以胆囊-十二指肠瘘最为常见,其次为胆囊-胃和胆囊-结肠瘘。在以上3型穿孔中,II型穿孔最为常见,其次为I型和III型。 既往GBP的死亡率较高,相关报道其死亡率约为12-42%,主要原因为:(1)GBP的症状和体征和急性胆囊炎鉴别困难,超声检查敏感性低,故术前难以获得准确诊断而导致治疗延误;(2)GBP病情重,进展快,且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有一种或多种系统疾病,导致治疗较为棘手;然而,随着超声、CT及MRI等诊断方式的发展,GBP的术前诊断率已有明显提升;同时,随着麻醉技术及重症患者管理不断完善,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GBP患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最近文献报道其死亡率为11-16%。 GBP的症状和体征: GBP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为腹痛,可表现为上腹或右上腹部疼。I型GBP患者可出现持续性上腹、右上腹痛后逐渐或突然加重并累及全腹,也可表现为腹痛突然减轻后随即出现全腹疼痛,提示胆囊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其次,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部分患者出现寒战、高热。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GBP的体征主要表现为局部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然而,对于老年患者,上述症状、体征可能不典型,导致未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导致病情进一步进展。部分II型穿孔患者可在右上腹扪及包块,此包块为胆囊周围脓肿形成,具有一定提示性。III型穿孔通常无特征性表现,常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时术中发现胆囊-肠内瘘形成,从而确立诊断。部分III型患者胆囊结石可由瘘管排入肠道而引起结石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另有部分患者形成胆囊-腹壁瘘,可于腹部见瘘管外口,具有提示性,但发生率极低。 本文选自:朱加啟,PTGD序贯LC治疗NiemeierII型胆囊穿孔应用价值初步探讨。 原文链接地址:PTGD序贯LC治疗NiemeierⅡ型胆囊穿孔应用价值初步探讨-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7-25阅读量1902

怎样解读PNH检查报告?

病请描述:解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检查报告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键指标及解读方法:   1. 流式细胞术检测:   - CD55 和 CD59 检测:PNH 患者的红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的 CD55 和 CD59 表达通常会减少。如果检测结果显示 CD55 和 CD59 阴性的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尤其是在粒细胞和红细胞中同时出现,提示可能患有 PNH。 - 嗜水气单胞菌溶素前体变异体(FLAER)检测:FLAER 对 PNH 细胞检测的敏感性更高。阴性细胞比例升高有助于诊断 PNH。 2. 血常规:   - 血红蛋白降低常提示贫血。 - 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伴随出现。 3. 骨髓象:   - 可能显示骨髓增生活跃,但红系增生可能不明显。 4. 尿潜血和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尿潜血阳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提示存在血管内溶血。 5. 血清胆红素:   -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常提示溶血。   解读 PNH 检查报告需要专业的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对检查报告有疑问,建议咨询血液科医生以获得准确和详细的解释。

袁茂文 2024-07-10阅读量2169

如何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病请描述: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贫血症状,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溶血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肝脾肿大。 2. 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计数减少,网织红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3. 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4. 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 5.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试验):这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提示红细胞表面有不完全抗体或补体;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提示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 6. 其他检查:如冷凝集素试验、冷热溶血试验等,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的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袁茂文 2024-07-03阅读量1977

乙肝“大三阳&r...

病请描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肝病研究所 彭景华   1 什么是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 “大三阳”是指“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阳性,称为“大三阳”,此时往往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小三阳”是指“乙肝五项”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阳性,称为“小三阳”,传染性较“大三阳”低。 但是,仅凭“大三阳”或“小三阳”还无法判断是否需要治疗,这关系到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时机问题,只有在免疫清除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才有效。因此,在开始治疗之前,我们往往需要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2 什么是抗病毒治疗的指征? 在决定是否要抗病毒之前,医生关注的关键信息包括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肝脏疾病严重程度(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无肝硬化),同时还要考虑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1)“大三阳”,HBV-DNA ≥20000 IU/ml(相当于105 拷贝/ml) ,同时血清ALT 持续升高≥2 倍正常值上限; 2)“小三阳”,HBV DNA≥2000IU/ml(相当于104 拷贝/ml),同时血清ALT 持续升高≥2 倍正常值上限。 满足以上条件者,即具有抗病毒指征,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注: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 应≤10倍正常值上限,血清总胆红素应<2倍正常值上限)。 3)持续HBV-DNA阳性、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或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4)对持续HBV-DNA 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肝组织活检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者,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3 什么情形需要做肝组织活检? 1)HBV-DNA持续阳性,ALT持续处于1至2倍正常值上限之间,特别是年龄> 30岁者; 2)HBV-DNA持续阳性,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一次),年龄>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者。 4 无抗病毒指征时,我该做些什么? 对于无抗病毒指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最重要的是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对于慢性HBV携带者来说预防发生慢性肝病、进展肝硬化和肝癌的最现实措施。 延伸阅读《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是否就能高枕无忧?》 彭景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肝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二上午 中医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门诊楼4楼 门诊时间/地点:每周四下午 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门诊楼2楼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  

彭景华 2024-06-10阅读量2.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