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1.马蹄肾 马蹄肾(horseshoe kidney)是指两肾下极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相互融合,形成马蹄形畸形。除了可能发生的腹部肿块外,马蹄形肾常无自身特有的症状,临床上的表现是非特异性的。许多异常可在超声或分泌性尿路造影中偶尔发现。围生期超声检查可在出生前发现异常,其影像学表现十分容易诊断。 2.其他肾脏发育畸形 (1)块状肾:相对少见,可有腰痛和消化道症状。两肾广泛融合成一个不规则的分叶状块,通常上升仅达骶岬水平,许多仍停留在盆腔内。因此,在下腹部或盆腔内可扪及实质性肿块,表面结节状。尿路造影示两肾融合成圆形块影,位置较低,肾盂肾盏形态不规则,输尿管变短。B超示两肾呈块状融合。 (2)盘状肾:为两肾的上下极或内侧融合,形成一个边缘厚、中间薄的盘形肿块,临床表现与马蹄形肾相似。但多位于骶岬前或骨盆内。尿路造影示肾影呈盘形,肾盂肾盏旋转不良,输尿管行径反常。B超及CT检查显示两肾呈盘形融合的畸形影像。 (3)乙状肾:为一侧肾上极与对侧肾下极相融合,可在腹部触及肿块。尿路造影示肾影呈”乙”字形,两肾长轴平行,肾盂肾盏旋转反常,肾盂饱满。B超和CT检查显示两肾呈”乙”字形融合的畸形影像。 (4)腹腔肿瘤:可表现为腹部肿块。但往往有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消化道钡剂造影可见肠道受压变形或充盈缺损;腹部CT检查可发现腹腔肿块;而尿路造影显示泌尿系统正常。 3.治疗 无症状及并发症者一般不必治疗。有尿路梗阻伴严重腰肋疼痛等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可考虑做输尿管松解,峡部切断分离,两肾及肾盂输尿管成形固定术。有合并症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则做肾盂成形手术,手术一般采用标准的腰部切口,术中应仔细分离,显示肾脏时勿损伤异常分布的肾血管。常可发现横过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的肾静脉,应结扎后切断,解除此处的梗阻。输尿管常开口于肾盂的高位,应充分游离暴露。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下方作Y-V肾盂成形术,使交界处加宽,引流通畅。如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则行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目前已很少做单纯峡部切开的手术,因为这对改善引流、矫正肾脏及输尿管位置的作用不大。 马蹄形肾合并的肾结石在选择ESWL时必须注意观察结石碎片排出的情况,可以嘱患者采用不同的体位促进结石碎片的排出。
吴玉伟 2020-03-05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一、病因 1.高脂肪餐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原因。 2.遗传性背景比较突出。 3.癌前疾病:绒毛状腺瘤最易发生癌变。 4.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影响。 二、结直肠癌病理 1.隆起型:多发于右半结肠(升结肠)。 2.溃疡型:最常见,转移早,周边不规则,易感染、出血。 3.浸润型:易致肠梗阻,多发于左半结肠(降结肠)。 三、结直肠癌临床表现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症状,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或黏液血便。 2.腹痛:定位不准确的持续性隐痛、腹部肿块。 3.肠梗阻症状:为中晚期症状。 4.全身症状:多为晚期症状,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 5.不同部位结肠癌临床特点:右半结肠以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左半结肠以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为显著特征。
张振国 2020-03-03阅读量9655
病请描述: 一.肾囊肿是如何形成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大多数单纯性囊肿大多是后天形成,最初是由于肾小管梗阻堵塞形成小憩室,然后液体不断积聚,憩室不断增大而形成囊肿。而多囊肾则主要由于先天遗传性因素,存在基因缺陷,导致两侧肾脏出现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囊肿。中医则认为:肾囊肿多是由于先天遗传或后天失养,肾气受损,络脉不和,致肾脏血水内聚而产生的内脏囊性疾病。二.肾内出现囊肿危险吗?绝大多数肾囊肿无症状,对人体健康通常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部分患者可因囊肿内压力增高、囊肿出血、伴发感染等诱因而出现以下症状:1)腰、腹不适或疼痛:疼痛的特点为隐痛、钝痛,固定于一侧或两侧,向下腹部及腰背部放射。如有囊内出血或继发感染,则使疼痛突然加剧。如合并结石或出血后血块阻塞尿路,则可出现绞痛。2)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可呈周期性。发作时腰痛加剧,剧烈运动、创伤、感染可诱发或加重。3)腹部肿块:以前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60%~80%的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肾脏。4)高血压:可因囊肿压迫肾脏,造成肾脏缺血而引起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时,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5)蛋白尿:可在部分病人中出现,一般尿蛋白的量不多。6)肾功能减退:由于囊肿长期压迫肾脏实质,使正常肾组织显著萎缩,肾功能进行性减退。7)肾囊肿恶变,形成肾癌,约有3%~7%肾囊肿可能会恶变,需要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大部分小囊肿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任何以上症状在病情严重时都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我们的意见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决定是否该对您的囊肿“下手”。三.肾囊肿需要治疗吗?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如果囊肿较小,而且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可以暂时不做任何治疗;但要定期复查,观察囊肿是否继续增大,以及增大的速度如何。有症状或囊肿较大(直径>100px),在明确排除恶性肿瘤后,首选采用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将囊肿的“屋顶”掀掉,不让囊液积聚。其优点是创伤小,复发率低。在怀疑囊肿有恶变可能时,更应及时手术探查,如果有必要,应完整切除肾脏占位。四.如何判断肾囊肿恶变?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肾囊肿的B超和CT表现,对肾囊肿进行分级,该分级系统被称为“Bosniak分级系统”。I级囊肿:单纯良性囊肿,囊壁薄、无分隔或钙化,囊液为水;II级囊肿:良性囊肿,伴有细小分隔和或钙化点,分隔无强化;III级囊肿:囊壁厚,囊内多分隔和钙化,分隔有强化,超过50%为恶性囊肿;IV级囊肿:囊肿内含有强化的软组织成分的恶性囊肿。对于I~II级囊肿,可以选择观察随访,而III~IV级囊肿,应该尽快手术探查和切除。所以,如果您在体检时发现自己肾脏上多出了一个囊肿,请一定要来我们医院让专业医生帮您读读片哦!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叶定伟 2019-08-05阅读量9550
病请描述:问:我从2008年起经常肠鸣、腹痛,人明显消瘦,7月做肠镜检查结果是直肠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消炎后有所好转,但现在经常肠鸣、腹痛,腹痛时有包块鼓起,用手压后消失,一会儿又鼓起,疼痛难忍。腹痛时冷汗一身,四肢无力、恶心,眼前发黑,现在病情加重,疼痛频繁,这到底是什么病?应该如何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答:腹部疼痛,经过肠镜检查,提示有直肠炎,未见到其他异常,可以排除大肠内,尤其是结肠段的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多发性憩室病等可能引起的腹痛。(但前提是肠镜必须做到回盲部)。其次,直肠炎可能会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便血,腹泻等症状,但不会引起腹痛。患者目前进行性消瘦,有腹痛,且呈进行性加重,首先需要排除是否有其他方面器质性病变,如肠腔外的腹部肿块等,这个可以通过拍片,CT, MRI,B超,相关肿瘤指标检测等来排除。如果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患者需要说明自己的排便情况,腹痛肠鸣是否和排便相关,因为有些功能性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和大便相关的腹痛或者胀气。如果是腹部胀气,或者是积在腹中的粪块,也会感觉有活动性的包块,如果是胀气,那么按压以后也会消失,通常在排便以后缓解,这样就可以解释您目前出现的症状。如果是功能性的肠病,通常可以通过中药辨证调理,以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症状可以改善和消失。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9349
病请描述:正常人一般都有两个肾脏,通常位于腹部的后方,肠管之后,分别位于身体的两侧。肾靠近腹部后方的顶部,肠管、肝脏、胰腺及其他器官均位于肾前方。肾脏所在的位置称后腹腔,字面上理解就是腹膜后的空间,通常情况下,肾脏在体表是无法触诊到的。即使肾脏长了肿瘤,大多数情况下也都触及不到,只有肿瘤长到很大时才能从腹部触及。肾癌是指原发于肾脏的癌症,又被称作肾细胞癌。肾癌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其发病率排在泌尿系统肿瘤的前三位,而且总体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肾癌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往往表现为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腰部疼痛以及腹部肿块,也就是医生常说的肾癌“三联征”。但只有10%~20%的患者才有这三个症状,许多患者也可能只有其中一项症状,而且往往没有特异性,不足以引起重视,肾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晚期才会出现腰痛、血尿、腹部肿块及发热、高血压、高钙血症等肾外表现,患者还会出现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症状。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肾脏肿瘤而就诊的。常规进行体检对于早期发现肾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B超分辨率也比较高,大概0.5cm的病灶就能够被发现,因此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B超检查,而对于处于40〜60岁这样高发肾癌年龄的人群,更应该注意常规进行B超体检。肾脏CT检查是确诊肾癌最有用的影像学检查,通常情况下,CT检查能够明确肾脏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因为有些良性肾脏肿瘤有其他独特的影像学表现。例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肾肿瘤,肿瘤内部混杂有脂肪组织,这个特点使得它很容易在CT上被鉴别出来。但是有些肾脏良性肿瘤,例如嗜酸性粒细胞瘤,与肾癌非常相似,甚至CT检查也无法将两者区分出来,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行MRI检查明确。一般来说,如果肿瘤图像在静脉注射造影剂之后“变亮”强化了,就表明有血供增多了,那么肿瘤很可能是恶性的,手术切除后,80%~90%的肿瘤被证实是恶性的。临床上至今仍没有发现能够与肾癌相关的特异性血液检查标志物,所以没有与肾癌相关的肿瘤指标,也许将来有可能发现。肾癌的临床诊断最主要是依据肾脏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MRI检查。当然肾癌最终诊断还是需要依靠手术病理来明确。在肾癌的病理类型中,主要的类型是透明细胞癌,占所有肾癌的60%~85%,是肾癌的主要类型;其次是乳头状肾细胞癌,占7%~14%,该类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第三类病理类型为嫌色细胞癌,占4%~10%;余下的均为少见类型,如集合管癌(1%)、髓样癌和未分类肾细胞癌,其中集合管癌和髓样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另外,近年来还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II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等类型,但发病率都较低。一旦发现,尽早手术是治疗肾癌的首选方式。如果肿瘤不大(最大直径≤7cm),又没有侵犯到肾脏以外的组织(局限于肾脏),在医疗技术条件和患者身体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能保肾尽量保肾,可以行肾脏部分切除手术。如果肿瘤条件(肿瘤巨大或相对晚期)或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该切肾则不留,可以行根治性肾脏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同侧肾上腺、肾周脂肪、肾脏、输尿管上段、肾蒂周围淋巴结)。由于肾癌对于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后不常规采用放化疗。也有少部分患者刚一发现时肿瘤即处于晚期了,伴有全身转移,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往往采用患肾切除的减瘤手术或者CT定位下患肾肿瘤穿刺活检术,术后根据病理类型选择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治疗的需要,很多肾癌患者需要切除一侧肾脏或者部分肾脏,术前必须行ECT分肾功能测定,评估健侧肾脏的功能。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或处于肾功不全的高风险状态,在术后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肾功能的保护,如何合理用药和安排膳食也是肾癌患者的一门“必修课”。
夏炜 2017-09-08阅读量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