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认识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性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或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症候群,可伴有反酸、恶心、呕吐、嗳气等不适,症状一般持续至少2个月,FD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健康议题,不容忽视。FD症状的产生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内脏高敏感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警觉可能是发病的关键。研究发现与父母分居、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冷食或腌制食品是我国儿童FD的独立危险因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FD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FD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许多家长在面对这一疾病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下面我们看看一例FD的患儿的诊疗经过。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8岁小男孩,但近几个月来,他经常在饭后出现腹胀、上腹痛的症状,食欲也大打折扣,影响了他的生长发育。小明的妈妈曾带他辗转多家医院,但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们始终未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小明的病情反复发作,让全家人都倍感焦虑。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带着他来到我们医院。我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后,初步判断小明可能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随后,我为小明进行了血常规、粪便常规、腹部B超、13C尿素呼气试验等一系列辅助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身体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征相吻合。 在明确诊断后,我为小明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外,开了相应的治疗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食欲也逐渐恢复。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FD呢?FD诊断标准为36月龄以上儿童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腹胀、早饱以及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②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③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我们在门诊经常碰到反复腹痛发作的孩子,因此提倡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
生长发育 2024-05-25阅读量2861
病请描述:平滑肌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是构成人体许多器官和组织的一部分,如消化道、血管、子宫和肺部等。平滑肌肉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含有平滑肌的部位,但最常见的部位是子宫和消化道。 平滑肌肉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异。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部肿块或肿胀感 *腹痛或不适感 *消瘦或体重下降 *恶心、呕吐或消化不良 *疲劳或虚弱感 平滑肌肉瘤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是通过取出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扫描、MRI和PET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是否扩散到其他部位。 治疗平滑肌肉瘤的方法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恶性程度。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放疗和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以杀死剩余的癌细胞并防止复发。 预防平滑肌肉瘤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治疗。
屈国伦 2024-05-24阅读量1095
病请描述:非内分泌性矮小是指哪些呢? 在儿科诊断中,非内分泌性矮小是指那些由遗传、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其他非激素因素导致的生长迟缓。这类病例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可能的原因,通过详细的临床评估、生活方式调查和适当的医学干预来处理。以下是两个典型的临床案例,展示了如何诊断和管理非内分泌性矮小。 案例一: 小雨是一名6岁男孩,最近由于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而被父母带到儿科门诊寻求帮助。他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长均处于正常范围,然而,在他三岁后,父母开始注意到小雨的身高增长明显慢于他的同龄朋友。此外,小雨经常感到疲劳,且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患上感冒和其他常见的儿童疾病,这增加了家长对他健康状况的担忧。在带小雨进行全面体检的过程中,除了记录他的生长数据,还特别注意了他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血液检查显示小雨的血红蛋白水平较低,指示潜在的贫血状况。进一步的营养缺乏评估揭示了铁、锌和维生素D的低水平,这些都是儿童生长发育中至关重要的营养素。 诊断: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发现,小雨所在的家庭饮食结构不均衡,主要依赖于加工食品,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关键营养素。此外,他的血液检查显示轻微的贫血和低铁水平,这可能进一步抑制了他的生长发育。 治疗方案: 为小雨设计了一份详细的营养改善计划,增加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并给予铁剂补充治疗以纠正贫血。同时,推荐小雨参加更多的户外活动,以促进其身体健康和发育。 案例二: 小菲,一名11岁的女孩,最近因为长期的消化问题和明显的身高发育落后被推荐至儿科门诊进行进一步评估。在过去的两年中,小菲经常出现腹泻和腹痛的症状,尤其在进食后问题更为明显。家长初以为这些只是偶发的消化不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症状持续没有改善,且伴随着她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因此深感担忧。在详细的病史采集过程中,小菲的父母提到她在饮食上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指出小菲对一些特定食物如牛奶和面食反应较为严重。为了进一步诊断,小菲接受了一系列的胃肠道功能测试,包括血液检查、大便检查和食物过敏测试。这些测试的结果显示,小菲的一些炎症指标略高,大便测试中发现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这表明其消化吸收功能受损。食物过敏测试中,小菲对小麦和乳制品表现出明显的过敏反应。 诊断: 综合考虑小菲的症状和家族病史,进行了胃肠道内窥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结果确认了乳糜泻的诊断,这是一种免疫反应导致的小肠损伤,可以解释她的营养吸收不良和生长迟缓。治疗方案: 为小菲实施了严格的无麸质饮食计划,以消除症状并促进肠道愈合。此外,进行了营养补充,包括铁、钙和维生素D,以支持她的全面发育和骨骼健康。 临床个人经验与观点: 在处理非内分泌性矮小的儿童时,理解患儿背后的生理或营养因素至关重要。每个案例都需要个体化的评估来确定生长迟缓的具体原因。例如,像小雨这样的病例突显了营养不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而小菲的案例则提醒我们要警意可能由不易察觉的慢性疾病引起的营养吸收问题。从临床经验来看,综合和系统的方法对于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非内分泌性矮小至关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及早介入和家庭教育对于治疗成功非常关键。例如,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生长问题,除了直接的营养干预,还需要教育家长关于如何平衡孩子的饮食,以及如何识别和提供必需的营养素。此外,对于如小菲这样的慢性病患儿,持续的疾病教育和心理支持对于保持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跨专业团队的合作也是处理这些复杂病例的关键。营养师、胃肠病学家、儿科内分泌医生以及心理健康专家等的共同协作,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治疗计划,从而更全面地应对病情带来的各种挑战。例如,营养师的介入可以帮助患儿优化饮食计划,而心理健康专家的参与则有助于患儿和家庭更好地适应长期疾病的心理负担。最后,认为定期评估患儿的生长数据和疗效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监测治疗进展,还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患儿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社交和学习等方面达到最佳潜能。 在处理非内分泌性矮小的儿童时,理解背后的多种潜在因素至关重要。病例分析显示,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或遗传条件可能导致生长障碍。这些病例要求我们在常规内分泌评估之外,进行更广泛的医学和生活方式评估。此外,心理和社会因素,如家庭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也对儿童的生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注意事项: 首先,确保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营养状况评估及必要的生化和遗传测试,是正确诊断的基础。其次,治疗计划应根据个体差异定制,考虑患儿的具体需求和可能的病因。例如,对于营养不良引起的矮小,简单的营养干预可能足够,但对于慢性疾病引起的矮小,则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医疗干预和长期管理。此外,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跟踪评估患儿的生长进展,并根据其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非内分泌性矮小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多学科过程,要求医生对患儿的生长背景有深入了解,并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干预,同时考虑到患儿的整体发展,包括他们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样的综合治疗方法,我们可以不仅改善患儿的身高问题,也可以促进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层面的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5-20阅读量2892
病请描述: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健全心智的关键启示 亲爱的家长们,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关注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学业成就,而有时可能会忽略了同等重要的一环——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是支撑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影响他们的学习、社交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识别心理发展中的问题,并提供实用的支持策略。 一、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认知发展、情感调节能力和社会技能。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帮助孩子在学校中获得成功,还能使他们在成年后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二、儿童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儿童心理问题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家长和教育者应当警觉以下一些常见迹象: 1.情绪问题:包括易怒、悲伤、焦虑或抑郁等情绪表现,孩子可能会有过度哭泣或无法解释的情绪崩溃。 2.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撒谎、偷窃或逃学。 3.社交障碍: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不适,或者有持续的社交退缩行为。 4.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对学校活动失去兴趣。 5.生理症状:如经常性的头痛、腹痛,这些症状在医学检查中往往找不到原因。 三、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儿童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个人行为: 1.家庭环境:稳定、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相反,家庭冲突、过度保护或忽视都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社会环境:友好的社区和学校环境能促进孩子的社会技能和自尊心发展。负面的社会交往如同伴欺凌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3.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倾向和脑部功能的特定差异,这些都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四、如何支持儿童的心理健康 支持儿童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积极的家庭互动:常规的家庭活动和开放的沟通渠道可以增强家庭成员间的联系,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2.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当发现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时,应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 3教育者的角色:教师和学校心理顾问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干预,帮助有困难的孩子获得支持。 4.培养应对技能:教育孩子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结语 儿童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当提高警觉,及时识别和响应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提供稳定的支持系统和专业的干预,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石。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5-20阅读量2115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治疗在克罗恩病患儿中的应用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这种疾病不仅对消化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可能对患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在克罗恩病患儿中,生长延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可能与炎症、营养不良和激素异常等因素有关。为了帮助这些患儿获得更好的身高发育,生长激素治疗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本文将探讨生长激素治疗在克罗恩病患儿中的应用,并通过一个真实的病例来展示治疗的效果和重要性。 一、克罗恩病与生长延缓 克罗恩病是一种以肠道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和体重下降等。由于疾病的活动性和营养吸收的障碍,克罗恩病患儿常常出现生长延缓的情况。他们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身高增长受到限制,可能导致身高矮小和发育不良。 二、生长激素治疗在克罗恩病患儿中的应用 尽管克罗恩病患儿通常不是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但生长激素治疗被用于改善他们的身高发育。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骨骼生长和体格发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补充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骨骼生长、调节肌肉和脂肪代谢,从而改善患儿的身高和整体身体发育。 三、病例分享:小明的身高增长之旅 在2021年7月份,我遇到过一个名叫小明的男孩子,初次就诊时,我就发现小明的身材特别瘦小,个子比其他孩子矮半个头以上,体重也很轻,据家长反馈孩子一直以来肠胃都有问题,经常拉肚子,消化不好,所以会比较消瘦,个子也不高。我给孩子开了全套的生化检查、激发实验检查和基因检查,发现孩子的生长激素的峰值有16.7,是不缺的,但是肠道的问题比较严重,在经过和其他医生会诊后,小明被诊断为克罗恩病。他在诊断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生长延缓,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尽管他需要立即接受了适当的克罗恩病治疗,包括抗炎药物和营养支持,但他的身高增长在未来仍然受到限制。 在与家长的讨论后,决定尝试生长激素治疗以改善小明的身高发育。我又详细评估了小明的病情、生长速度和其他相关因素,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小明开始每天注射生长激素,并定期复诊进行生长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 经过数月的治疗,小明的身高增长明显改善。他的生长速度加快,6个月增长了5.5厘米,身高曲线呈上升趋势,从P3追赶到了P12的位置。不仅如此,小明的体力和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他更加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交活动。 综上所述,生长激素治疗在克罗恩病患儿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改善他们的身高发育。尽管克罗恩病患儿通常不是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但生长激素治疗可以通过促进骨骼生长和调节肌肉和脂肪代谢来改善患儿的身高和整体身体发育。然而,是否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以及治疗的时机和剂量等问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医生会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2999
病请描述:慢性腹泻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 在儿童成长的黄金时期,健康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而慢性腹泻,作为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更在无声中成为影响身高发育的隐形威胁。通过杰宇(化名)的诊疗经历,我们将深入探讨慢性腹泻如何影响儿童身高发育,并展示科学治疗与综合管理的积极成果。 我的一名患者杰宇,一位活泼好动的6岁小男孩,近一年来反复出现腹泻症状,平均每天排便3-4次,大便稀薄,有时伴有腹痛。这不仅让杰宇频繁请假,缺席学校的集体活动,而且体重减轻,原本期待的身高增长也似乎按下了暂停键。杰宇的父母心急如焚,带着他找到了我 慢性腹泻的连锁反应 慢性腹泻之所以成为身高发育的潜在障碍,主要是因为它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频繁腹泻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良,特别是蛋白质、钙、铁等关键营养元素的损失,这些元素对骨骼生长至关重要。其次,腹泻还可能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利用,进一步抑制身高增长。此外,长期腹泻还可能造成慢性炎症,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形成恶性循环。 杰宇的诊疗过程 1. 精确诊断:经过全面的体检、血常规、粪便检查以及肠道功能试验,我诊断杰宇的慢性腹泻源于乳糖不耐受合并轻微的肠易激综合症。乳糖不耐受导致的消化不良是腹泻的主要原因,而肠易激综合症则加重了症状。 2. 营养干预:针对杰宇的病情,我制定了低乳糖饮食计划,增加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来源,如鸡肉、鱼肉和豆制品,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以促进骨骼健康。同时,引入益生菌和益生元,调整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吸收能力。 3. 药物治疗:我开具了乳糖酶替代治疗,帮助杰宇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并给予抗肠易激综合症的药物,以减轻腹痛和改善肠道功能。 4. 心理支持:考虑到长期疾病对杰宇心理的潜在影响,我和心理科医生介入,通过游戏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杰宇处理因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增强治疗的配合度和自信心。 5. 定期监测与评估:每隔3个月,杰宇回到医院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以及血常规、电解质和营养指标的复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及时调整。 治疗成果与启示 经过一年的综合治疗与管理,杰宇的腹泻症状明显缓解,排便频率恢复到每日1-2次,且大便性状正常。体重稳步增加,身高也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增长趋势,虽然仍略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但已显著缩小了差距。更重要的是,杰宇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重新回归到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中,参与各种活动不再受限。 杰宇的案例告诉我们,面对儿童慢性腹泻,全面的诊断、个体化的治疗计划、营养管理、心理支持以及持续的监测是关键。家长和医院的紧密合作,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还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长发育 2024-05-16阅读量2667
病请描述: “傅传刚教授是芝罘人的骄傲,尤其是他身在上海,还心系芝罘人,定期回来坐诊,做胃肠镜检查治疗和肠癌手术,解除患者痛苦,当医生就是一辈子要为健康事业做奉献的职业,选择当医生是一辈子骄傲的事情,我特别敬重医生。”2月7日,在傅传刚教授门诊,一位术后复查患者真挚的表达。 初见时患者满眼惆怅,为解决疾病困扰寻找希望;再见时患者满心欢喜,为诉医生救命衷肠感动不已,满载收获与喜悦。 据了解,患者汪女士是因为持续性腹痛、粘液脓血便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低位直肠癌,因肿瘤距肛缘只有3cm,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认为肿瘤位置过低,要想保命,就不能保肛,终生挂着造口袋生活,这对于汪女士来说是完全接受不了的。肛门保不住,就意味着要进行消化道改造,在腹部开口代替肛门排放粪便,术后患者将长期背着“粪便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理上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没有勇气面对。 为了不降低生活质量,汪女士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国际著名胃肠肛肠外科教授傅传刚是保肛专家,便抱着一丝希望联系到烟台芝罘医院消化内科牟肖梅主任。“我才59岁,实在接受不了以后没有肛门,根本没法生活,我愿意尝尽一切办法,哪怕有一丝希望。”汪女士跟牟主任说道,牟肖梅主任特别理解她的心情,于是联系了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傅教授,立即预约赴上海手术。 汪女士回忆,到了上海以后,傅传刚教授亲自接诊,“当时傅教授直肠指诊以后,肯定地告诉我,没问题,肛门可以保住,我当时十分兴奋,感觉生活一下子有希望了,傅教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手术做的非常顺利,我在上海前后完成了‘低位直肠癌’手术和‘直肠癌术后、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汪女士介绍术后自己恢复很好,基本和正常人一样,能遇到傅教授和牟主任,是自己最幸运的事,这使得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帮助自己保留了肛门功能,也提高了术后的生活质量,对此感激不已。 通过此次就诊,汪女士还表示现在政府医保政策很惠民,在上海医院可以直接异地报销,老百姓减轻很多负担。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已攀升至第2位,其中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约占结直肠癌患病总数的40%。目前,手术仍是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首诊时最大的担忧往往是能否保留肛门,避免永久性造口,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护生命的尊严。 傅教授强调,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是否选择保肛手术,需要综合分析和判断风险因素。绝不能为了提高保肛率或为了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而擅自保肛,必须坚守“保命、保肛、保功能"原则。若术前外括约肌已经存在异常、大便失禁、盆底肌功能差、年龄过大或体质过弱的患者都不适合保肛。如果因为刻意追求保肛而忽视手术效果,很可能酿成大祸。 得了直肠癌,一定要切除肛门吗? 在我国,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患者中占比70%,而低位直肠癌的保肛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能否行保肛手术,至少必须要满足4个条件: 1.肿瘤不能太大,肿瘤下缘一般应在齿状线上方2cm 2.肿瘤未侵及直肠腺、肛门外括约肌及肛提肌 3.患者术前应当有良好的肛门括约肌功能 4.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保肛手术需要慎重,肿瘤下缘一般应在齿状线上方3cm及以上 肠癌术后为何复查?多久复查一次? 在根治性的切除手术后,肠癌仍有复发的可能性。尽可能早发现癌症的复发,再手术切除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大肠癌患者需定期复查。 一般地讲,在手术后2年内,应该每3个月复查1次。术后第2年-第5年,应该每6月复查1次,而5年以后开始应该每年复查1次。
傅传刚 2024-05-16阅读量1853
病请描述:胆囊十二指肠瘘是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是胆系疾病少见并发症之一,是胆道内瘘中最多见的一种,相关文献报道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占胆道内瘘70%-95%,可发生在胆囊管及胆囊颈部、体部、底部与十二指肠之间,主要发生在胆囊底部与十二指肠第一段之间。 病因及发病机制 胆囊十二指肠瘘最常见病因为长期反复发作的结石性胆囊炎、胆管炎,研究表明,有90%的胆道内瘘来自于胆石症,且多发于慢性胆囊炎的病情进展中。另外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或溃疡亦可成为胆囊十二指肠瘘形成的因素。胆囊十二指肠瘘的形成机制为胆囊急慢性炎症发作时,反复的炎症导致胆囊与十二指肠紧密粘连,胆囊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囊内胆汁排出受阻,从而导致胆囊充盈,胆囊壁淤血水肿,又由于胆囊内结石直接压迫摩擦胆囊壁,导致胆囊壁坏疽穿孔,胆囊急慢性炎症发作时,反复的炎症导致胆囊与十二指肠紧密粘连,穿孔可累及十二指肠壁,导致十二指肠穿孔,与胆囊穿孔之间形成通道,因炎症存在,两穿孔间通道纤维渗出缠绕通道,最终形成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在临床上较少见,其为胆系疾病少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胆系疾病的0.5%-1.9%,多见于老年女性,好发年龄为40-70岁。 临床表现 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通常缺乏特殊性症状和体征,多为胆石症、胆囊炎等胆系疾病症状所覆盖,多有胆道疾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类似的症状。多数患者常表现为夜间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呕吐或黄疸,亦有患者表现出腹痛、黄疸、发热三联症状。 诊断 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既往病史可了解到该类患者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均有反复发作的急慢性胆囊炎或者胆道感染病史,病程较长。对于其诊断,临床上并无明确标准。当检查提示胆囊萎缩、胆囊积气甚至发现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不清晰结构时,应考虑胆囊十二指肠瘘存在的可能。 ⑴腹部彩超:能发现胆囊不同程度萎缩,或提示胆囊、胆管积气。并且B超检查具有快速便捷、安全无创、费用较低等优点,可作为首选。 ⑵腹部CT:①清晰地显示胆囊阳性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壁与十二指肠分辨不清;②可发现胆囊和(或)胆管内积气;③可清晰显示肠道内高密度结石影;④高分辨率扫描有可能直接显示其瘘口的存在。CT为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较可靠的方法,常可作为术前评估。⑶口服胃肠道造影剂超声造影:口服胃肠道造影剂后动态观察,可见患者十二指肠内造影剂经瘘口进入胆囊。其检测可观察到动态变化,敏感性较高。 ⑷ERCP或胃镜检查:内镜下可观察到十二指肠壁上非十二指肠乳头处另有开口。只是该两种检查不能显示胆囊周围结构,操作较复杂且为有创检查,可作为辅助方法。 ⑸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若患者原有疾病需行经皮肝穿刺胆管以引流胆汁或胆囊减压,可行经穿刺管造影检查,提示胆囊与十二指肠间显影通道。因PTC为有创操作,且并发症较多,不宜为了行造影检查而专门去做经皮肝穿刺。 治疗 胆囊十二指肠瘘为胆系疾病较严重并发症,很少有自愈情况,并且时间拖延越长,后期并发症就会越多,胆道感染甚至癌变可能性增高,故术前确诊胆囊十二指肠瘘存在时,不管是否有明显临床表现,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应以手术治疗作为首选。不同患者,其内瘘发生的位置及瘘周围情况不同,则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也会不同,因此对于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以降低术后胆漏、肠漏等并发症的发病率。 本文选自:胡绍霖等,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诊治分析。 原文链接地址;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诊治分析(wanfangdata.com.cn).
赵刚 2024-05-11阅读量1777
病请描述:每当我和病人谈起“结核”,不少病人都会有类似的反应:“现在还有结核病吗?这种菌不是已经灭绝了吗?”让我感到,对这个历史悠久的疾病,不少读者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 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细菌,与人类纠缠了数千年历史。它的表现多样,大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在疾病的早期,有的人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等消耗症状,有的人甚至没有任何不适;但也有部分病例表现为快速进展型(常见于免疫缺陷患者)。结核可以感染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肺部,“肺结核”大家耳熟能详,可以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肺外结核其实也很多见,比如腹腔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皮肤结核,眼结核,甚至于肝脏结核、食管结核、胃结核,我们科都遇到过、诊治过。肺外结核的临床表现就更加多元了,比如腹腔结核:可以有发热+腹痛腹胀,严重者发生肠梗阻;淋巴结结核:常见淋巴结肿痛,破溃,严重时需要外科手术清创,内科外科协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以有发热、头痛、呕吐、认知功能障碍等,凶险,难治,预后较差;结核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源源不断的水(积液)呀,要尽早诊断,把水放掉,否则会造成粘连,影响功能;眼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致盲哦,千万要当心。。。 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如果您的身边有肺结核患者,要注意感控措施,比如房间里多通通风,肺结核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在疾病的活动期、传染性比较明显的时候,建议肺结核患者最好戴上口罩。 从全球来看,结核病高发于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非洲、印度、中国。我们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结核大国,到现在发病率依然不低。我们遇到过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来的患者,平时不注意检查身体,等到来看病的时候,很多都已经结核全身播散,很严重了。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本地)的患者,工作辛苦,学业劳累,抵抗力下降,得了结核病的,绝不少见。 大多数结核病患者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可以康复的。但万事要早,看病千万不能耽误。拖到后面,等结核菌把各个器官都侵蚀完了,就难办了。如果您有发热(反复低热更常见)、盗汗、乏力、明显消瘦,甚至有咳嗽咳痰、腹痛腹胀、淋巴结肿大,不妨筛查一下结核病。
蔡思诗 2024-05-10阅读量2095
病请描述:每当我和病人谈起“结核”,不少病人都会有类似的反应:“现在还有结核病吗?这种菌不是已经灭绝了吗?”让我感到,对这个历史悠久的疾病,不少读者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下。 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细菌,与人类纠缠了数千年历史。它的表现多样,大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在疾病的早期,有的人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等消耗症状,有的人甚至没有任何不适;但也有部分病例表现为快速进展型(常见于免疫缺陷患者)。结核可以感染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肺部,“肺结核”大家耳熟能详,可以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肺外结核其实也很多见,比如腹腔结核,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皮肤结核,眼结核,甚至于肝脏结核、食管结核、胃结核,我们科都遇到过、诊治过。肺外结核的临床表现就更加多元了,比如腹腔结核:可以有发热+腹痛腹胀,严重者发生肠梗阻;淋巴结结核:常见淋巴结肿痛,破溃,严重时需要外科手术清创,内科外科协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以有发热、头痛、呕吐、认知功能障碍等,凶险,难治,预后较差;结核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源源不断的水(积液)呀,要尽早诊断,把水放掉,否则会造成粘连,影响功能;眼结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致盲哦,千万要当心。。。 结核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如果您的身边有肺结核患者,要注意感控措施,比如房间里多通通风,肺结核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在疾病的活动期、传染性比较明显的时候,建议肺结核患者最好戴上口罩。 从全球来看,结核病高发于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非洲、印度、中国。我们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结核大国,到现在发病率依然不低。我们遇到过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来的患者,平时不注意检查身体,等到来看病的时候,很多都已经结核全身播散,很严重了。我们也遇到过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本地)的患者,工作辛苦,学业劳累,抵抗力下降,得了结核病的,绝不少见。 大多数结核病患者经过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可以康复的。但万事要早,看病千万不能耽误。拖到后面,等结核菌把各个器官都侵蚀完了,就难办了。如果您有发热(反复低热更常见)、盗汗、乏力、明显消瘦,甚至有咳嗽咳痰、腹痛腹胀、淋巴结肿大,不妨筛查一下结核病。
蔡思诗 2024-05-10阅读量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