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腹痛 > 内容

腹痛内容

儿童也有脂肪肝-龚海红

病请描述:儿童也有脂肪肝? 是的,儿童也可能患有脂肪肝。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最近几个月来,家长发现他的体重明显增加,并且经常感到疲倦和食欲不振。最初,家长以为这只是孩子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和腹痛的症状。家长决定带他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发现小明存在明显的肥胖问题,并且肝功能检查显示他的肝脏有脂肪沉积的迹象,最终被诊断为脂肪肝。 儿童脂肪肝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常在体检时发现。即使有症状,也不明显,可能会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病情持续发展还可能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腹水等症状。 儿童脂肪肝的病因可能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糖、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饮食)、肥胖、遗传因素、代谢综合征、药物和化学物质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等。特别是肥胖,被认为是导致儿童脂肪肝的主要因素之一。 治疗儿童脂肪肝的最佳方法是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在饮食方面,应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鱼肉、瘦肉、全谷类食物、坚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应限制含糖饮料、快餐和零食的摄入。在运动方面,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身体状况安排合适的运动,如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 同时,肥胖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因为肥胖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过多沉积,进而引发脂肪肝。 脂肪肝与肥胖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肥胖者通常伴随着高血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这些异常状态会促进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增加脂肪肝的风险。 2.    肥胖者往往饮食不规律,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这些食物中的脂肪会直接进入肝脏,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3.    肥胖者的运动量通常较少,缺乏运动会导致脂肪在体内的堆积,进一步加重脂肪肝的病情。 因此,要控制肥胖和脂肪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调整: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    增加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加身体代谢率,促进脂肪的消耗。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    控制体重:肥胖者需要逐步减轻体重,避免过快的减肥速度对肝脏造成损害。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再次发胖。 4.    药物治疗:对于肥胖和脂肪肝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奥利司他、二甲双胍等减肥药物,以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 5.    定期体检:肥胖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脂肪肝等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控制肥胖和脂肪肝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饮食调整、增加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和定期体检等。通过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肥胖和脂肪肝的病情,保护肝脏健康。

生长发育 2024-05-06阅读量2900

为什么生长激素缺乏的小孩要做...

病请描述:为什么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要做药物激发试验 建议p3以下小孩做一个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以确定激发试验峰值,建议将精氨酸联合可乐定或左旋多巴等一次性联合激发试验作为疑似GHD患儿诊断的常用方法(低质量证据,弱推荐)。在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中,可应用该试验获取相对安全、精确和个体化的GHD诊断,并为患儿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利弊分析: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无论何种激发方式都存在重复性差、假阳性率高的问题。精氨酸联合可乐定或左旋多巴等一次性联合激发试验(以下简称一次性联合激发试验)相对于单一激发试验,可以提高GHD的诊断准确率,相对于分两天进行的序贯激发试验准确率无提升,但可缩短检查周期,减少抽血次数与费用,提高患儿与家庭的依从性。同时相比于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来说,不易引发严重低血糖。然而,一次性联合激发试验仍然可能引发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心悸和低血压等症状,对于体重过轻、心血管或肾脏问题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需要在进行试验前充分评估和密切监测。 药物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试验有多种,如精氨酸、胰岛素、可乐定和左旋多巴等,但没有一种药物激发试验具有10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就是说没有一种试验可准确地预测生长激素缺乏症,所以不能根据一种药物刺激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结果来确诊。目前临床普遍认同的是两种药物激发试验生长激素分泌峰值均小于10微克/升方能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同时要求其中一种药物必须是胰岛素。诊断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标准是两种药物激发试验的生长激素峰值均小于5微克/升;而部分性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标准为两种药物激发试验的生长激素峰值在5微克/升和10微克/升之间。 在所有的药物激发试验中,胰岛素诱发低血糖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试验被认为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最敏感的试验。此外,低血糖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也是一个强刺激,该试验也可同时检测皮质醇来了解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完整性,故胰岛素诱发低血糖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试验在临床上常作为首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个试验过程中有血糖水平降低,个别会产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对小年龄儿童或有癫痫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儿禁用该试验。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生长激发试验指征、患儿的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排除可能影响试验效果的疾病。同时确保试验药物的安全性,注意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胃肠道反应等。部分患儿可能对药物敏感,需谨慎使用。精氨酸较少引起不良反应,但对无尿或少尿的患儿应避免使用。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能晕厥或抽搐。应在试验前检测肝肾功能和血糖水平,排除其他内分泌激素缺乏。如患儿存在其他内分泌激素缺乏,需要在试验前进行治疗,获得足量激素替代。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需要先改善其营养状态。激发试验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判读应由专业医生团队进行,全程监测,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生长发育 2024-04-30阅读量2331

爱护自己,从了解卵巢癌开始

病请描述:亲爱的读者,你可能曾在新闻或是谈话中听到“卵巢癌”这个词,但你知道这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吗?这个词可能听起来很遥远,但实际上它可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或我们所爱的人。今天,我想带你一起更深入地理解卵巢癌,探索它是如何发生的,以及我们可以如何防范和对抗这种病症。 卵巢癌的简介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也是我们体内重要的激素制造工厂。然而,就像任何体内的器官一样,卵巢也可能发生癌变。当卵巢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控制,无限制地增长时,就可能形成卵巢癌。 卵巢癌的类型 卵巢癌并非只有一种,它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上皮性卵巢癌。了解这些类型对于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因为每种类型的卵巢癌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卵巢癌的症状 卵巢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往往因为它在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但是,了解一些警示信号可以帮助及早发现。这些症状可能包括腹部膨胀、频繁尿急、腹痛或者不明原因的体重变化。如果您经历这些症状并持续不退,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怀疑卵巢癌,医生会推荐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液检测、超声波检查以及可能的手术。一旦确诊,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或是这些方法的组合。治疗计划取决于癌症的类型、阶段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预防和意识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卵巢癌,但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定期体检和对身体变化的敏感觉察,我们可以提高早期发现癌症的机会。了解家族病史并进行遗传咨询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结语 增加对卵巢癌的教育和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每个人——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关心健康的公众,都应该了解这种疾病,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未来。

陈默 2024-04-18阅读量1558

直肠黏膜恶性黑色素瘤

病请描述:直肠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直肠黏膜的黑色素细胞。由于其罕见性和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诊断和治疗常常具有挑战性。 ###病理特征: 直肠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通常表现为黑色或棕色的息肉状肿块,表面可能光滑或不规则。在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黑色素颗粒,细胞核可能增大、形状不规则。 ###临床特点: -便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便秘后排出的鲜红色血液。 -改变排便习惯:如便秘或腹泻。 -疼痛:包括腹痛、直肠痛或腰背部痛。 -其他症状:如体重下降、乏力等。 ###诊断: 准确诊断直肠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 1.肛门指诊:医生通过肛门检查可以触及到肿瘤的存在。 2.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形态。 3.组织病理学:通过活检取得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确定肿瘤性质。 4.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PET-CT,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深度侵犯及是否有远处转移。 5.血液检查:LDH、CPK等指标可能在一些患者中升高。 ###治疗: 治疗策略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1.手术: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2.放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或手术后残留的肿瘤,可以采用放疗。 3.化疗:对于晚期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可采用多药联合化疗。 4.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可使用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 ###预后: 直肠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大小、分化程度、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有无远处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总结: 直肠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及时就医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将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生活质量。

屈国伦 2024-04-11阅读量712

聊聊饮酒与胰腺的那些事儿

病请描述:编者按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有所谓的无酒不成席、把酒言欢、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说法。 一位60多岁的于先生,两年前因体检发现胰腺癌,及时实施了腹腔镜下胰腺癌根治术。近期门诊复查没有发现复发转移,我们都非常高兴。临出门他又问我一个问题:“我可不可以吃老酒?”他压低嗓门告诉我,没开刀之前每顿至少喝半斤白酒,每天都喝一斤多的。现在感觉身体非常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开始喝酒。 突然想起来,这个问题还真值得一聊。那么,饮酒与胰腺到底有哪些问题呢?下面就分享几位患者的真实案例吧。 01、长期饮酒与胰腺癌 正如上面的病人,长期饮酒20多年,患糖尿病史5年。体检又发现胰腺癌,幸亏发现的早,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大部分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非常容易被忽视,及至有症状来就诊时,多半都已失去了根治手术机会,生存期就非常短了,甚至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酒精对胰腺长期的刺激,会直接损伤胰腺组织,可以诱发胰腺炎、胰腺纤维化,反复发作可能诱发癌变。 长期大量饮酒有可能会出现以下三部曲: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胰腺癌。 02、慢性酒精性胰腺炎 还有一位是15年前(2009年)我手术的病人,他是一位37岁的小伙子。长期饮酒,每天也是1斤白酒以上。他自己讲,别看才37岁,酒龄已经20多年了,从17岁就开始喝酒。在就诊前2年,腹痛反复发作,导致精神萎靡、无精打采、极度消瘦。一喝酒,腹痛反而有所缓解,这样对酒精就更加依赖了。来院检查发现,他是典型的慢性酒精性胰腺炎。胰管是胰腺分泌排放胰液的主要管道,正常最粗的部位也不会超过0.5cm。他的胰管明显不规则扩张,最宽的部位达到2cm多,胰管内充满各式各样的结石,从胰头长到胰尾。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胰腺组织的萎缩。导致胰酶分泌不足、还排出受阻,消化功能明显下降,来的时候就像抽大烟的人一样,骨瘦如柴、不成人样了。 关键是酒精成瘾,无法工作,没有收入,家庭也即将崩溃。多次在当到医院就诊,效果不佳。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通过朋友找过来。后来在快速补充营养、改善体质的情况下,给他做了胰管切开取石、胰尾的部分切除。因为还年轻,尽量保留了胰头,做了胰管空肠吻合术。解除了梗阻,疼痛减轻,胰腺组织可望有所恢复增生。后来彻底戒酒,营养逐渐恢复起来。 03、急性胰腺炎 5年前的一位41岁的建筑公司刘经理,由于工作原因,常常陪客户喝酒。长得也是人高马大,肥胖体型,体重达220多斤。有一次大量喝酒之后,突然剧烈呕吐,腹胀腹痛。开始还以为醉酒所致,殊不知,腹痛越来越重,无法忍受,紧急来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非常危重,一般情况下死亡率可达1/3以上。后来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才逐渐缓解出院,1年后才恢复体力。也更换了工作岗位,减肥控制体重,锻炼身体,总算脱离了这个顽疾。 04、慢性胰腺炎止痛药成瘾 如果不是酗酒,但只是少量持续的饮酒,久而久之,有些人也会引起慢性酒精性胰腺炎。这种胰腺炎不是急性胰腺炎治疗不彻底或者反复发作所致,是由于酒精的慢性损伤所致,开始患病就是慢性胰腺炎。临床症状并不突出,也没有剧痛、呕吐、发热等急性症状,而是表现为中上腹或者是腰背部的慢性疼痛,久治不愈。 一位30多岁的张先生,本来是一个收入不错的中产,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长期饮酒导致慢性胰腺炎。他不断地来院就诊,反复住院,既不是重症,也不能说没有症状。每次发作就用止痛药,输几天液就好转,然后就出院。但过一段时间又来了,进医院就要求打止痛针。最短的间隔时间是两周。周围医院的医生、护士都认识他了。最后搞得工作丢了,老婆孩子离他而去,成了孤家寡人,还到处借债。事实证明,他已经由慢性胰腺炎改变为镇痛药成瘾症了。最后让他转到了身心精神科住院治疗,才逐渐摆脱困境。 05、胰性脑病和酒精性脑病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 并发症较多。其中胰性脑病是危重并发症之一。具体机制不明,与急性胰腺炎发生时,体内炎症介质、神经递质、脂代谢物质集聚以及B类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多语、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抑郁、烦躁、幻觉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四肢强直、反射亢进或消失及脑脊髓病综合征等。不只在酒精性胰腺炎发生,其他原因导致的胰腺炎都有可能发生。效果好坏与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相关。胰腺炎得到控制后,短期内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但重症患者,胰腺炎持续发展,则预后不良。 酒精性脑病与胰腺炎是两种情况,但可以同时存在。慢性酒精性脑病是指由于长期饮酒作用于脑组织产生的慢性、反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的一系列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对饮酒的强烈渴望、耐受性增加、依赖性增强和不加以控制。患者可出现行为异常、神经系统机能和结构异常。 慢性酒精性胰腺炎的病人,可能出现认知障碍、行为异常,往往与合并酒精性脑病有关。须加以警惕。 结束语 饮酒乃大多数家庭,家常必备。饮酒对人体的作用也是巨大的。适量有益,过量则有害。长期大量饮酒百害而无一利。不过,很多酒精成瘾的人,常常无法自拔,很难做到知行合一。常常还得求助于医生。最后,借助一个广告语来结束我们的话题:酒是好酒,莫贪杯哦。

施宝民 2024-04-01阅读量1888

放屁多是肝生病了吗?

病请描述:吴欢  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 最近媒体关于放屁多是肝不好的话题十分热门。作为临床一线医生,一开始听了没当回事,但是问的患者多了,疾病恐慌的人多了,网上自媒体宣传的多了,不免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放屁多是肝不好吗?” 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许多人听到这个讲法觉得好笑。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么聪明,他们花四五百年研究出来的理论,已经被现代科学验证,我们现在有“肺肠轴理论”。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的。从气体排泄途径看,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肠内气体由肺部排出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如肺部出现肺炎或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呼衰等病变时,胃肠道气体通过肺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放屁多。保持大便通畅排气可改善微循环和肺功能,促进病灶清除。因此,任何能引起气体来源增多,呼吸排出减少的因素都会使肠道内气体变多,导致屁多。放屁是消化系统运行的正常生理现象,每人每天大约释放13-21个屁都是正常的(具体多少因饮食、人种、生活习惯不同,目前没有统一国际标准),若超出自己既往每日的放屁频次,可称为屁多。而屁臭是因为食物含有较多的硫或异味食物。 正常人的消化道每天都会产生气体,胃肠道中的气体一方面是外来的,另一方面是肠道自身产生的。外来的从口而入,如人进食时讲话、进食太快、嚼口香糖、婴儿吮吸奶水,使得口水、食物夹杂了空气被吞咽下去,会使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 自身产生的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饮食生活造成的,如有摄入不易消化或产气过多的食物,如蚕豆、大豆、蛋白粉等豆类食物富含低聚糖、水苏糖、棉子糖,在肠道细菌的分解下都可以产生大量的气体,所以进食过多的豆类食物容易引起腹胀,导致屁多。洋葱、大蒜、大葱、韭菜、青椒等气味重的蔬菜,或者植物纤维特别多的竹笋、芹菜、草头等、乳制品如牛奶、酸奶、驼奶、羊奶等乳糖不耐受,也会导致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腹部运动增加如吸腹运动、肚皮舞、直腿抬高等会增加腹腔压力,刺激肠道蠕动而增加放屁。患者接受肠镜检查时,由于被注入大量气体扩张肠管,检查完当天会出现屁多排出检查时的气体,属于正常现象。 另一种药物造成的,如碳酸氢钠(苏打片、碳酸饮料、气泡水)、碳酸钙(补钙片剂)等抗酸剂可与胃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腹胀,从而导致屁多。便秘使用泻药的;抗生素的大量、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中药的理气药如莱菔子、枳实、厚朴,通便药如大黄、芦荟、番泻叶等会促进肠蠕动增加;保健品中膳食纤维、减肥产品等等都会导致放屁多。 以上都是生理性的放屁多,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觉得尴尬不好意思,就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减少放屁多。其实,这种肠道蠕动快并不是坏事,它有利于食物排泄防止便秘,肠道自身蠕动有利于脂肪消耗避免肥胖,排气多防止肠梗阻,对于长期就坐便秘、肚子越来越大的人来说还是好事情。 还有就是疾病造成的,如消化道疾病是导致放屁多最常见的原因,胃肠道炎症或肠道菌群紊乱引起消化道内气体增多,或肠壁吸收气体的功能发生障碍。常见疾病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道肿瘤等。呼吸衰竭会引起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受阻,导致屁多;心力衰竭、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腹膜炎等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屁多等消化道症状。当放屁突然增多、腹胀、腹痛,或伴随恶心、呕吐、烧心、腹泻或便秘、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可怀疑因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屁多,应及时就医,进行生化和胃肠镜B超等详细检查。这类患者多有长期的慢性病,放屁多是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如果初次发病,改变饮食生活习惯仍不能缓解放屁多,则要进一步检查。 所以,一般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放屁多不是肝脏疾病造成的,大家不要以讹传讹,避免出现疾病恐慌症。

吴欢 2024-03-28阅读量1317

为什么会尿频尿急?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尿频尿急的主要原因是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妊娠、膀胱激惹、前列腺肥大、泌尿生殖道肿瘤(膀胱、前列腺和卵巢肿瘤)等疾病也可导致尿频尿急。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很常见,细菌进入尿道即可引起尿路感染,女性更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尿急的最常见原因。尿路感染可累及尿道任何部位,以膀胱炎最为常见。尿路感染后,就可出现尿频尿急,每次排尿的量很少。         除了尿频尿急,尿路感染还可出现解尿时烧灼感、畏寒、尿液性状异常(浑浊、血尿和脓尿)、下腹痛或腹股沟胀。         日常生活中注意及时排尿(不憋尿)、同房前后排尿、足量饮水、便后由前往后擦拭肛门、避免阴道冲洗、穿宽松透气衣裤、淋浴而非盆浴,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 妊娠         孕妇易有尿急和尿频。在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增高引起血液流向盆腔的速度加快;孕激素水平增高导致泌尿系平滑肌张力下降,从而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在妊娠后期,增大的子宫(胎儿)压迫膀胱。 膀胱激惹症         膀胱激惹症,即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患者常常尿急,而每次排尿的量不多。膀胱激惹常与支配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的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前列腺肥大         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会增大,即出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肥大会部分堵塞尿道而阻碍排尿,让膀胱无法完全排空,从而出现尿频尿急。前列腺肥大,还有其它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流弱或断续无力、尿滴不尽、解尿或射精疼痛。 肿瘤(膀胱癌、前列腺癌或卵巢癌)         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都可影响排尿,引起尿频尿急,这与尿路感染等泌尿系疾病有类似之处,需要做尿液分析、B超等检查来确定。

赖伟红 2024-03-01阅读量1651

肾脏出现问题会导致儿童矮小?...

病请描述:肾脏出现问题会导致儿童矮小? 作为一名医生,我经常遇到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的种种疑虑。其中,肾脏健康与儿童身高发育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常被提及但又常被误解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并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而儿童的身高发育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遗传、营养、内分泌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那么,肾脏和身高发育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呢? 实际上,肾脏问题和儿童身高发育之间的关系并非直接而简单的因果关系。但是,肾脏疾病确实可能间接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肾脏疾病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肾脏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等,这些激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肾脏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这些激素的分泌异常,进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例如,生长激素是促进身高增长的重要激素,如果肾脏疾病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或作用,就可能导致儿童身高发育迟缓。 第二,肾脏疾病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肾脏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物质,同时也参与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果肾脏出现问题,可能导致这些功能受损,影响儿童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营养不良是儿童身高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肾脏疾病可能通过这一途径间接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 第三,严重的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或肾衰竭,这进一步影响儿童的全身健康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会因为整体健康状况的恶化而出现身高发育迟缓的现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肾脏疾病都会导致儿童矮小。许多肾脏疾病在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后,不会对孩子的身高发育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关注孩子的肾脏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的肾脏是否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肾脏疾病症状,家长可以参考: 尿量异常:尿量突然减少或增多,尤其是夜间尿量增多。 尿液异常:尿液颜色变深、变浑浊,或出现泡沫尿、血尿等。 水肿:尤其是眼睑、面部或下肢的水肿。 高血压:孩子突然出现高血压,或血压持续升高不易控制。 腰痛或腹痛:孩子经常抱怨腰痛或腹痛,尤其是在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肾脏相关检查。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手段,可以初步判断孩子的肾脏健康状况。 当然,预防肾脏疾病同样重要。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此外,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肾脏问题,也是预防肾脏疾病的有效手段。 总之,肾脏问题虽然可能间接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但并非直接导致儿童矮小的原因。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肾脏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同时注重预防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2-24阅读量2340

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和鉴...

病请描述: 文章来源: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鉴别诊断      推荐意见1:UC(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缺乏金标准,须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结肠炎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判断。        (BPS)实施建议: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UC 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具备典型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2)同时具备典型结肠镜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3)如再加上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UC 的特征性改变者,可做出诊断;      (4)对于初发病例,若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应在一定时间(3 ~ 6 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推荐意见2:UC 诊断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病史询问应包括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细节以及既往诊治经过。黏液脓血便是UC 最常见的症状,病程多在4 ~ 6 周。        病史询问和查体时还需注意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推荐理由:UC 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 ~ 49 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比约为1.0∶1 ~ 1.3∶1)。UC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病情重的患者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包括体质量减轻、发烧、心动过速、乏力、甚至恶心和呕吐等。其中黏液血便是UC 最常见的症状,多数研究报道约90% 的患者表现为黏液血便。特别需要注意询问腹泻和血便病程,病程多在4 ~ 6 周,也有病程少于4 周的,但是不超过6 周病程的腹泻需要注意与感染性肠炎相鉴别*。病史询问还包括近期旅游史、用药史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抗菌药物、阑尾手术切除史、吸烟史、家族史等。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患者一般状况和营养状态,并进行细致的腹部、肛周、会阴检查和直肠指检。同时注意口、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现和肛周情况。若合并肛周病变,需注意与CD 进行仔细鉴别。      UC 常见的肠外表现包括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疾病(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24⁃27*]。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肠黏膜上皮内瘤变以及癌变。

张振国 2024-02-18阅读量3217

慢传输型便秘—&...

病请描述: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主要分为慢传输型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obstructive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便秘3个类型。      STC是以结肠传输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种功能性便秘亚型。STC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排便次数减少(自发排便<3次/周)、排便费力和粪便干结等为主。随着疾病进展,STC患者可逐渐出现腹痛、腹胀等不全梗阻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粪石性结肠梗阻。        STC是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便意或便意明显减弱、排便频率显著减少(自发排便<3次/周)且进行性加重;粪便干结;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腹胀、排便费力和结肠梗阻等。单纯性STC特指不存在明显的OOC的STC。但超过半数的OOC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结肠传输时间延长,且超过2/3的STC患者存在排便协调障碍。       因此,确诊(或疑诊)STC需要评估是否同时存在OOC。推荐意见1:STC诊断应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功能性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且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2)除外结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便秘;(3)结肠传输检查证实结肠传输延迟。(证据质量:中,推荐等级:强)。

张振国 2024-02-04阅读量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