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截瘫 > 内容

截瘫内容

微创手术治疗尿路结石的&ld...

病请描述: 编辑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让尿路结石的治疗从传统的“开刀”转向了更加“温和”的微创方式,比如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等。然而,虽然这些技术在碎石方面效果显著,但也伴随着一项不容忽视的隐患——术后感染,尤其是可能引发的尿源性脓毒血症。为什么碎石手术后会有感染风险? 编辑泌尿系统感染在碎石术的围手术期非常常见。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随着结石被移除,阻塞解除,感染症状也会好转。但仍有少数患者的感染加重,甚至会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感染性休克。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莫过于尿源性脓毒血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出现,死亡率极高。哪些因素会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患者的身体状况:糖尿病患者、低龄、女性以及截瘫患者感染风险较高。尿路解剖异常:比如神经源性膀胱等情况容易导致尿液滞留,增加感染风险。结石特征:肾盂扩张或结石较大会增加术中细菌释放的机会。术前尿培养阳性:这意味着体内已经有细菌感染,术后更容易加重。如何预防?编辑编辑为了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医生通常会在术前进行尿培养,并根据结果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如果尿培养阳性,术前通常需要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来确保尿液无菌。此外,术中细菌培养也是关键,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后及时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术后早期预警:如何发现脓毒血症?术后2小时内,监测白细胞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预警信号。如果白细胞显著下降,尤其降至2.85×10^9/L以下,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大幅增加。另外,“降钙素原(PCT)”水平也是判断全身感染的重要指标,当2≥PCT<10ng/ml,在排出其他已知病因的情况,可以确诊为脓毒血症;PCT水平≥10ng/ml时,基本可以确诊为重度脓毒血症。脓毒血症诊断标准脓毒血症的诊断标准,目前临床上通过有明确感染或可疑感染病史,以及生命体征、炎症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功能障碍参数、组织灌注参数等,来诊断是否感染脓毒血症。1、生命体征:发热大于38.3℃或小于36℃,心率大于90次/分,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伴有意识改变,明显水肿24小时内超过20ml/kg,没有糖尿病病史但血糖大于7.7mmol/L。2、炎症指标:白细胞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者白细胞正常但不成熟细胞大于10%,同时血浆C反应蛋白大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血浆降钙素原大于正常值2个标准差。3、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小于90mmHg,平均动脉压小于70mmHg,以及静脉血氧饱和度大于70%等。4、器官功能障碍参数:氧合指数低小于300mmHg,尿量少于0.5ml/kg/h,血小板小于100×10^9/L,总胆红素大于70μmol/L,以及凝血功能异常、肠麻痹、肠鸣音消失。5、组织灌注参数:血液中乳酸大于1mmol/L,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或皮肤出现花斑。SOFA是评估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的一种评分。可依据评分来判断于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是否为脓毒症。编辑qSOFA指的是床旁快速SOFA(quick SOFA,qSOFA)。由于SOFA评分实际操作较为复杂,故可用qSOFA标准识别重症患者。qSOFA的标准如下图所示。如果符合qSOFA标准中的至少2项时,应进一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编辑脓毒症的临床诊断需要参照SOFA与qSOFA来进行,想要进一步判断是否为脓毒休克时,需要依据充分液体苏醒后患者的生理数值是否超过参考范围来考量。如果出现脓毒血症的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急诊科进行血常规、脓液培养、CT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策略:快速、精准是关键编辑一旦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由致病性较强的大肠埃希菌引发,需迅速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结合纠正低血压等全身性的对症支持治疗。早期足剂量的抗菌药物能显著改善预后,术后体温正常3天后可逐步改用窄谱抗生素。编辑手术虽然小,但感染风险不可小觑,及时的预防与处理,才能让微创手术更安全有效!(本文部分图片由AI生成)作者介绍黄云腾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华医院泌尿外科结石亚专业医疗组组长,新华医院“匠心医者”。学术任职:担任国际尿石症联盟(IAU)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医师分会(CUDA)感染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分会(CUPA)青年委员及“华佗工程”泌尿核心技术培训中心导师;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结石学组委员;中国尿石症联盟-EMS结石培训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德国铂立泌尿结石整体微创治疗方案大中华区培训中心特聘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儿童泌尿系结石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成员;《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科研成果:以课题第1责任人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项。科研成果: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十项。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医疗专长:从事泌尿结石临床工作20余年,新华医院泌尿外科结石亚专业医疗组组长,荣获2020年度新华医院“匠心医者”称号。擅长各种泌尿泌尿系结石的腔内微创治疗,包括输尿管软、硬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以及各种复杂性泌尿结石的综合处理。熟练掌握目前国际上最主流、最新的结石微创技术。包括:标准通道 EMS 经皮肾镜取石术,超细经皮肾镜(UMP,带涡流冲石)、超微经皮肾镜(SMP, 带负压吸引),F4.8 可视经皮肾镜(Micro-perc,2 毫米以下通道),斜仰卧截石位双镜(输尿管软镜+肾镜)联合碎石手术,局麻下高危复杂肾结石的处理,小儿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等。门诊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诊时间:周一下午泌尿系结石主任门诊周二上午泌尿外科主任门诊周二下午泌尿外科特需门诊周四上午儿泌尿结石特需门诊门诊地点:民航上海医院-瑞金医院古北分院门诊时间:周六上午泌尿外科专家门诊(预约方式:瑞金医院古北分院——医院服务——门诊预约——泌尿外科——黄云腾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本文是黄云腾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黄云腾 2025-01-21阅读量545

为什么颈椎病会引起走路不稳、...

病请描述:有一种颈椎病的类型称为脊髓型颈椎病,也是比较严重的类型,主要由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椎管狭窄引起颈段的脊髓受压,脊髓性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在走路的时候会有脚踩棉花的感觉、走路不稳、迈不开步、爱摔跤等,脊髓受压特别严重时还会出现胸部束带感、甚至截瘫等症状。所以脊髓型颈椎病是属于颈椎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切记此型颈椎病不要进行推拿、按摩等,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诊治。

刘靖芷 2025-01-09阅读量1541

为什么颈椎病会引起走路不稳、...

病请描述:有一种颈椎病的类型称为脊髓型颈椎病,也是比较严重的类型,主要由于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椎管狭窄引起颈段的脊髓受压,脊髓性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在走路的时候会有脚踩棉花的感觉、走路不稳、迈不开步、爱摔跤等,脊髓受压特别严重时还会出现胸部束带感、甚至截瘫等症状。所以脊髓型颈椎病是属于颈椎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切记此型颈椎病不要进行推拿、按摩等,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诊治。

刘靖芷 2025-01-09阅读量1350

骶神经调控适合治疗哪些尿便功...

病请描述:  骶神经调控(SNM)是指利用介入手段将一种短脉冲的刺激电流连续施加于特定的骶神经,以此剥夺神经细胞本身的电生理特性。通过对骶神经的电刺激,屏蔽不恰当的传入感觉信号,让膀胱处于天然的保护反射下。可以人为地激活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干扰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与调节膀胱、尿道括约肌及盆底等骶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官的行为;起到“神经调节”的作用,用于治疗下尿路及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骶神经调节的适应症及成功率   SNM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率80%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以尿急为核心的一组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常伴有尿频和夜尿。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征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它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其无明确的病因,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它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   非梗阻性尿潴留治疗成功率77%   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UR):由于膀胱自主排空能力下降导致的尿液积聚在膀胱内,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临床特征包括排尿费力、淋漓不尽,尿等待,排尿中断,伴不同程度排便困难、尿频等。   骶神经调控患者选择:无下尿路机械性梗阻因素或者已经成功解除下尿路机械性梗阻但仍无法自行排尿者;下肢及会阴区运动及感觉功能大致正常,骶反射弧基本正常;能部分自主排尿,伴或不伴残余尿增多。   SNM治疗大便失禁治疗成功率85%   直肠内容物(粪便、气体)无意识的通过肛管排出或者不能有效地延迟排泄的症状。常见的分类是:被动性失禁(无意识排便);急迫性失禁(主观意识尝试延迟排泄,但失败);粪便泄露(非正常排便)。   SNM是保守治疗失败的大便失禁患者的有效疗法,对于诊断为慢性大便失禁>6个月(阴道分娩后>12个月),平均便失禁>2次/周;保守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可以进行评估。   间质性膀胱炎治疗成功率70%   同膀胱充盈相关的耻骨上、膀胱区的疼痛,同时伴有其他症状:日间或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同时除外泌尿道感染及其他明显病理改变,又称为膀胱疼痛综合征(BPS)。主要特点是膀胱壁的纤维化,并伴有膀胱容量的减少。膀胱充盈时耻骨上疼痛、骨盆各处疼痛、包括尿道、外阴、阴道和直肠,以及其他生殖器部位,如下腹和背部疼痛。患者主观感觉排尿次数过于频繁,日间排尿≥8次,每次排尿少于200ml;更持久的想要排尿的冲动。对于非溃疡性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神经源性膀胱成功率50%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常有尿不畅或尿潴留最常见,尿频、尿急、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便秘,性功能异常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尿路感染、肾积水甚至肾衰竭等并发症。   患者接受SNM治疗前必须经过规范的神经源性膀胱筛选与评估。   患者选择:不完全性神经损伤、非进展性神经系统病变等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如:隐性骶裂、不完全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导致的。   完全截瘫、进展性神经系统病变、低顺应性膀胱、膀胱输尿管反流(Ⅳ~Ⅴ级)、泌尿系恶性肿瘤等患者不推荐SNM治疗。   慢性便秘治疗成功率50%~70%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少:<3次/周;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患者常表现为便意减少或缺乏便意、想排便而排不出(空排)、排便费时、每日排便量少。   SNM可将神经冲动传至初级排便中枢骶神经丛,使该脊髓节段传入神经去极化,刺激骶神经促进骶反射平衡和协调的恢复,进而调节肠道内压,改善肠道、肛门顺应性,增加胃肠道蠕动尤其是顺行性结肠波的频率,促进胃肠道排空。   总之,骶神经调控治疗已经是尿便功能障碍患者们的利器,对于改善下尿路症状的效果显著。当然其成功率与适应症的选择紧密关联,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及评估。

李旭东 2024-12-27阅读量1659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2312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骨骼损害**:   -**骨痛**:为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常见于腰骶部、胸骨、肋骨及四肢骨骼。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活动后加剧。骨痛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可能压迫脊髓导致截瘫。   -**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过度增生,导致骨质疏松及溶骨性破坏,进一步加重骨痛和骨折风险。 2.**贫血**:   -超过90%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贫血,部分患者以贫血为首发症状。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 3.**感染**:   -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感染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4.**高钙血症**:   -骨髓瘤细胞可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促进骨钙释放入血,导致血钙升高。高钙血症可能引发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或便秘等症状。 5.**肾功能损害**:   -50%-70%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和急性或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二、其他症状 1.**高黏滞综合征**:   -由于血液中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流缓慢和组织缺血缺氧。患者可能出现头昏、眩晕、眼花、耳鸣、手指麻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症状。 2.**出血倾向**:   -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紫癜等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M蛋白吸附血小板表面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3.**淀粉样变性和雷诺现象**:   -少数患者尤其是IgD型患者,可发生淀粉样变性,表现为舌体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如M蛋白为冷球蛋白,则可能引起雷诺现象,即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苍白、发紫和潮红等颜色变化。 4.**神经系统损害**:   -神经系统损害通常是由于瘤体或骨折压迫脊柱或神经根所造成,多表现为神经根综合征。外周神经损害多为淀粉样变性所致。 5.**髓外浸润**:   -骨髓瘤细胞可浸润至淋巴结、肾、肝和脾等器官,导致器官肿大。此外,胸、腰椎破坏压迫脊髓可能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于疑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2377

胸椎间盘也会突出?这种情况一...

病请描述:  我们经常听到有腰椎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但好像没怎么听过胸椎间盘突出,那到底有没有这种病呢?事实上还真有胸椎间盘突出症,只是相较于腰椎和颈椎更加少见。那这种情况要怎么治疗呢?也需要手术吗?   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接诊了一位这样的患者。这位患者为65岁的男性,前一段时间他发觉自己老是胸背痛,于是就买了膏药回来贴,之后感觉能好一些,就没太在意,但是他渐渐地还同时出现了下肢发麻、无力的症状。症状越来越重,直到上个礼拜他突然感觉症状加重,走路出现脚踩棉花感,走不稳,最后他发现自己短短几天腿抬不起来,走不了路了。他这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当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查出来他是胸椎间盘突出症。他的症状挺严重,当地医院建议他尽快去上级医院进行治疗。于是,他们一家匆匆订好飞机票,赶到北京找到了王主任。   王主任仔细看了他的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具体症状以及查体结果,发现他胸11-12节段出现了椎间盘突出,并且突出比较严重,已经明显压迫到脊髓,再加上他的症状严重,建议他尽快手术治疗,给脊髓减压。不然,脊髓受压进一步加重,等到脊髓压断、坏死了,患者就会出现截瘫。   术前影像学资料:      胸椎间盘突出症是不是都得手术?   并非如此。针对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比较年轻,且脊髓压迫症状不严重,症状也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可以先保守治疗。   但如果像这位患者的情况,症状很严重,对生活影响极大,出现脊髓损伤了,就需要尽快考虑手术干预了。还有的患者刚开始症状不重,但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症状逐渐加重,最后严重影响生活时,也应该考虑手术。   胸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效果咋样?   相较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胸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更为复杂,它要很靠外才能把突出取得干净,而且这样的手术会对胸椎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这时我们还需要进行内固定,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更严重的脊柱畸形,这些都对术者有较高的要求。   在获得患者同意后,王主任为他成功进行了手术。术中将突出的胸椎间盘切除干净,给脊髓进行了彻底减压。术后,患者感觉自己的腿部力量逐渐恢复,麻木减轻,情况一天比一天好,术后第三天已经可以慢慢站立、行走了,效果非常好。   术后影像学资料:      相比较于腰椎和颈椎,胸椎活动的范围和承受的压力更小,这可能也是胸椎间盘突出比较少见的原因。但胸椎管较腰椎、颈椎管来说更加狭小,如果里面的脊髓受压,就更需要尽快处理了。所以,大家不要以为少见就不在意这种疾病,反而一查出来就要引起重视,尽快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王作伟 2024-09-18阅读量1362

韧带骨化压迫脊髓&mdash...

病请描述:来自江苏的55岁患者窦先生因颈胸椎后纵韧带与黄韧带骨化导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引发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脊柱外科贺石生主任团队迎难而上,采用超声骨刀、动力磨钻、神经监测等先进器械与设备,通过4小时高难度手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窦先生的病变涉及多个脊椎节段,磁共振影像显示从颈7到胸5都受累,尤其是胸1~胸3节段,脊髓受压已呈现“一线天”态势,术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伤脊神经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贺石生主任组织全科专家讨论,制订详尽的手术方案。手术采用后入路,首先用动力磨钻研磨病变部位的骨板,暴露骨化的韧带。为避免在切除病变韧带的同时伤及神经组织,贺主任使用了超声骨刀。不同于普通手术刀,超声骨刀通过高频超声振荡与聚焦产生能量,作用于病灶可使局部组织内的水汽化、氢键断裂,但超声能量的渗透不超过200微米,且只对特定硬度的骨组织发挥作用,可最大限度保护神经与血管。一方面要将骨化的韧带尽数切除,另一方面又要借助神经监测设备避免误伤紧贴韧带的神经,手术过程堪比瓷器店里捉老鼠。   经过4个小时高度紧张的操作,手术顺利完成,窦先生下肢感觉与活动功能正常。术后恢复也很快,第5天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动,第7天就顺利出院,他和家人都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贺主任提醒: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的患者,要切忌“一元论”,勿笼统地以“腰椎病”来自我诊断,而是应及时去脊柱外科就诊,以明确导致神经压迫的原因,而后精准对症治疗。

贺石生 2024-09-09阅读量1723

什么样的颈椎病才需要手术呢?

病请描述:在我的骨伤科门诊,经常有患者拿着X线、CT或MRI报告仅仅显示有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膨出或轻度突出,就问我需不需要手术?甚至在找我之前其他医院的医师就动员患者做手术,甚至武断的说:“你不做就会瘫!” 笔者查阅相关颈椎病流行病学资料,发现在普通人群中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18%以上,其中长期伏案低头工作者的发病率更高,并且有30%的中小学有颈椎异常症状。目前在中国超过2亿人患有颈椎病相关疾患。 颈椎病的发生因素有很多,目前可以归为两大因素:即先天性因素和颈椎退行性病变。 先天性因素主要是颈椎发育不良和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的因素主要有年龄及慢性劳损等,睡眠姿势不良、长时间低头伏案、卧床看书等,特别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工作都是通过伏案解决,再加之空调等寒凉刺激,不仅可以导致颈椎的退变发生,还可以加重颈椎病的症状,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反自然状态,导致颈部肌肉发生痉挛,容易引起肌肉劳损,导致颈椎退变,寒凉的刺激诱发了该病的发生。 机械压迫、动静力失衡及自身免疫因子改变是目前研究颈椎病发生的三大机制。 颈椎病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约90%以上的颈椎病患者都可以经过正规系统的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 其实,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都都不需要手术,而需要手术的颈椎病患者是极少数的。 颈椎病手术治疗指征是:因退变形成致压物对神经损害的,进行性发展并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包括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明确又有影像学支持;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后疼痛仍剧烈存在,不能缓解,根性症状逐渐加重,表现神经根性损害;严重的颈肩疼痛非手术治疗无效,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影像显示与临床相对应的节段致压物存在。 因此,颈椎X线片上有了许多颈椎退化、增生都是机体老化的现象,但是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就不一定需要手术。因为颈椎老化、退化是一个非常缓慢过程,不一定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压迫,我们常常从MRI侧位片上可以看到脊髓稍有一些压迫,但是仔细看一下横切面的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只是轻度压迫硬脊膜囊,尚未压迫到脊髓,也未压迫到神经,这样的压迫或突出、膨出并没有临床意义,不一定非要手术,可先进行非手术治疗,练习颈背部肌肉,控制其发展就可以了。 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而且症状或体征确实来自颈椎,而不是来自其它病,又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特别是又出现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肌张力下降,肌电图显示有明显的神经损伤等现象的时候,我们应该动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另一种相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在MRI显示脊髓压迫非常明显,甚至压迫超过脊髓1/3、1/2,把脊髓压迫得很扁很扁,甚至脊髓内出现高信号,表示有水肿、脱髓鞘现象等严重情况。但患者可能自觉症状却不重,常常不予重视而发生危险,这是由于脊髓压迫是缓慢进行的,脊髓神经有很强的逐渐适应挤压的能力,所以症状不重,但是这个时候病情是严重的,因为脊髓已受到明显压迫。这时候,如果再外加任何的微小的外力,比如汽车急刹车时头部往后一仰或不小心摔跤时头部磕到墙上或者地面上,即可能发生截瘫。 所以,王明杰博士建议,患者脊髓压迫很严重或已经出现有水肿高信号等严重的压迫时,虽然症状不重,也应该动员患者尽快手术治疗。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540

颈椎手术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病请描述:前几天,在笔者的骨伤科门诊接诊一例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患者女性65岁,由家人搀扶走进诊室,出现颈部僵硬疼痛数十年,渐进出现四肢无力、步态不稳,近一个月出现颈部疼痛难忍,双侧肩胛和上肢放射性疼痛、手部麻木,咳嗽后出现漏尿。在外院磁共振显示:C3/4、C4/5、C5/6颈椎间盘髓核脱出压迫脊髓,颈椎后凸畸形,其中颈椎5/6压迫脊髓超过1/2。外院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患者本人及家属由于害怕不同意手术。来我院要求保守治疗,在评估完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后,我还是劝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那么,到底颈椎手术的风险有多大呢? 颈椎手术是目前用于治疗严重的颈椎病、难治的寰枢关节半脱位、齿状突骨折、颈部脊髓损伤、颈椎感染、颈椎肿瘤、颈椎不稳或畸形等。颈椎手术具有严格的适应症,也是骨科常见的手术,技术也日趋成熟。 我国今年来颈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相关数据可查。但是,近20年的国内外文献报道颈椎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仍在11%~38%之间。也有报道,脊柱手术有5‰~6‰发生截瘫神经损伤的危险,当然这个发生率还是蛮低的。 颈椎手术并发症可粗略的分为主要并发症和次要并发症:如术中牵拉损伤、血肿、硬膜囊破裂、术后感染、颈5神经根麻痹、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及轴性痛、食管损伤、椎动脉损伤以及上颈椎后路手术引起的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手术植入物相关性并发症、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和病变、颈椎术后后凸畸形僵硬等等。 此外,部分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抑郁、 焦虑等也极大影响身心健康。 对于具有严格手术适应症的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越早做风险越小。特别我临床症状比较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因为在早期,手术的部位离神经脊髓的距离比较远,手术比较容易操作,不容易碰到脊髓神经。 由于很多的患者缺乏医学知识,或者是由某些“医师”过多的渲染手术的危险,使患者对手术治疗产生恐惧,以便把患者留在他那里用他的所谓的“祖传秘方”治疗,延误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直到走不了路、出现大小便困难的时候才来治疗,会增加手术治疗的危险和困难。而且脊髓神经经受压迫过久,可能发生变性而不能完全恢复,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 任何侵入性医疗行为都存在风险,更何况外科手术。作为医务工作者更应该尊重客观事实,能针对性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痛苦的医疗方式才是最好的。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