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面部水肿 > 内容

面部水肿内容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一、术后开机时间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二、正式开机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三、开机后程控途径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上门程控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二)医院程控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三)自助程控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四)远程程控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四、开机后程控方法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二)对症处理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2、刺激副作用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09-19阅读量3259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在胡小吾好 大 夫在线网站健康号上有这方面教程,大家随时可以学习(见第九章)。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09-08阅读量1406

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术后程控----胡小吾 DBS手术只是这个疗法的第一步,后续的程控、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措施,都对帕友的症状控制、生活质量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程控更是直接影响了DBS对症状的效果和副作用的控制。因此,程控是手术后续最大的工作,涉及到电极触点、激刺模式、电压、脉宽及频率的选择以及药物的调整等(图45)。帕金森病病程长了,病情会变化,刺激参数和药物也要随着病情变化而适当调整。 一、术后开机时间 我们医院首次正式开机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早期通常有微毁损效应,表现原有帕金森病症状减轻,甚至不需要刺激。症状较轻时开机和关机差别不大,也不利于找最佳电极触点和刺激参数。帕金森病帕友通常都是年老体弱,术后体力恢复有个过程。过早开机,体力没有恢复到术前,也影响刺激效果。另外手术后早期,电极周围脑组织水肿,电极周围可能有气体间隙,电阻会大于正常。这些都导致刺激效果不稳定。术后1个月电极周围组织水肿消退,组织结构恢复正常,电阻趋向稳定,微毁损效应消退。这个时候开机更能体现刺激效果,便于寻找最佳触点,所以术后1个月正式开机比较合适。 如症状比较重,尤其是严重震颤帕友,我们往往选择术后立即预开机,即选择触点,设定常规脉宽和频率,较低的电压刺激。把震颤等症状控制,有利于减轻痛苦,甚至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脑出血等风险,增强帕友康复信心。术后即刻预开机触点选择也有讲究,一般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择效果最佳的触点开机。对异动明显的帕友,术后一般不建议即刻开机;如果即刻开机,选择高位(背侧)触点开机,有利于减轻异动。术后即刻开机只是一个临时性的预开机,暂时缓解一下症状,还没有详细比较各个触点的效果和副作用,也没有详细测试多大电压、脉宽、频率合适,到术后一个月左右还要详细测试,即正式开机。 二、正式开机 首次开机往往是帕友比较激动又是比较担心的时刻。激动是那么长时间忍受下来了,终于可以解放了;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没有刺激效果?其实有个平常心最合适,不要把DBS治疗帕金森病看得太简单,认为一开机什么问题都一了百了,但也不要太紧张,担心没有什么效果。 开机通常在医院门诊进行,我院通常是在周三上午和下午开机,周四再观察一天。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对有远程程控功能的DBS也可以选择在家开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帕友选择在家远程开机。开机测试是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进行,这样才能看得出刺激效果。如果上午开机,早上就不吃帕金森病药物。但有的帕友不吃药寸步难行,所以也可以先吃药,到医院没有药性后开机。开机时我们要做一次全面评估、录像,评估没有药性时机器没有开时的表现,没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以及有药性时机器开时的表现。 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可以选择,如果是双侧植入,有两根电极,一共有8个触点。每个触点对应不同刺激区域,不同刺激区域刺激可能有不同效果和副作用。开机时我们会检测每个触点的电阻,检查电路是否有问题。然后在没有药性作用下让帕友对每个触点,用同样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如2.0电压,60μs脉宽,130Hz频率)刺激15-20分钟,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同时做好记录。效果和副作用一方面靠我们医生观察,另一方面,也是帕友自己体会。比较各个触点效果和副作用,找出最佳触点。最佳触点一侧可能是1个,也可能几个触点效果差不多,分辨不出哪个最佳,这个时候可以结合可视化程控技术选出最佳触点。 在最佳触点上再选择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观察刺激效果,找到最合适参数刺激,即达到最好或者较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参数。然后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有药性时刺激开的效果和副作用,尤其是有没有异动副作用(开机后服药见第五章 术后调药)。 初次开机后刺激参数选择要根据症状表现、刺激效果及有无刺激副作用而定,以选择最佳刺激效果的最低刺激强度为宜。初次开机刺激强度一般不易太大,通常选择单极刺激模式,电压在1.5-2.8V左右,脉宽60-90μs左右,频率在130Hz。如果有异动,电压会低一些。如果震颤明显,频率会高一点,如160Hz。如果冻结步态明显,频率会选择低一点,如120-110Hz,但刚开始也不易选择过低频率。过低频率,如60Hz,尽管对冻结步态可能比较好,但效果稳定性差。开机时要注意安全,开机后刺激一段时间有可能出现剧烈异动,甚至导致意外伤害。 下面我们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介绍开机注意事项。如果术前服药后没有异动,开机后可以先按术前药量服用。如果服药后出现异动,美多芭和息宁等左旋多巴制剂应快速减药。根据异动严重情况,在异动症状消失后下顿美多芭和息宁服药剂量适当减小,如减少1/3、1/2或者2/3,甚至暂时不吃。如果异动不消失,可以把刺激电压或者脉宽降低,甚至暂时关机。如果开机后没有异动,不急于减药,继续服用术前剂量。药物和刺激有个磨合过程。过快把美多芭和息宁减下来也可能会导致抑郁等撤药反应。所以如果没有异动,建议待刺激参数和效果稳定1个月后再慢慢减药,在术后3-6个月减到位。 如果术前服药后就有异动,开机后服用术前同样剂量美多芭和息宁,往往会加重异动。建议开机后首次服药剂量适当减少,如原来美多芭或者息宁每顿服1片,开机后每顿服1/2片。如果还是有异动,下一次服1/4片,甚至暂时先不服药。如果异动比较严重,除了减药外,还要降低刺激强度,如降低0.5-1V电压,把脉宽降到60μs。比如电压2.8V,脉宽80μs引起异动,可以先把电压降低到2V左右,脉宽降到60μs,观察15-30分钟,异动会缓解。如果观察较长时间后异动还没有缓解,可以继续降低电压,直至没有明显异动,症状控制又比较好为止。如果异动症状逐渐减退,但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说明刺激强度降得太多,逐渐升高电压,或者增加药量,找到一个没有明显异动,症状又控制比较好的平衡点。 丘脑底核刺激引起异动是最常见的刺激副作用。有的术后没有开机,但术后微毁损效应作用也引起异动,随着微毁损效应慢慢消退,异动也消失。异动可在开机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开机后第二天,甚至更晚出现,这也是开机后需要观察的一个原因。即使术前没有异动,开机后也可能突然出现严重的大幅度动作异动,甚至对帕友安全造成危险,帕友和家属往往会非常紧张恐惧。其实不用恐惧,因为异动恰恰提示刺激到丘脑底核中心部位,提示定位比较准确,是最优点刺激,刺激效果敏感。如果异动十分严重,应立刻把脉冲发生器关机,并暂时停止服用美多芭和息宁等药物,以免发生意外伤害。关机后异动通常在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后会自行缓解。 待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复发后再次以较低电压,60μs脉宽开机。 如果是很小刺激强度,如0.5-1.0V电压,60μs脉宽,就引起明显异动,我们可以更换刺激触点,选择次优点刺激,即选择丘脑底核背外侧触点。丘脑底核背外侧刺激不易引起异动,甚至有明显抑制异动,但需要的刺激强度也略大。每根电极有4个触点,美敦力电极的触点编号,由低到高是0,1,2,3/4,5,6,7或0,1,2,3/8,9,10,11。品驰电极触点编号是1234/5678,景昱电极触点编号是0,1,2,3/4,5,6,7。电极植入的理想位置是电极最底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顶端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部。也就是,数字最小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中心,数字较大的触点位于丘脑底核背外侧。所以,数字较小的触点刺激较敏感,效果好,但也容易引起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小一些。数字大的触点刺激不敏感,效果差一些,但越不易引起异动,甚至会抑制异动,使用的刺激强度也大一些。 对一些病情复杂,异动明显的帕友初次开机也可以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一根电极上同时选择两个触点交叉刺激,位于丘脑底核中心的触点(编号较小)用较小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改善帕金森病固有症状,丘脑底核背外侧的触点(编号较大)用较大的刺激强度刺激,以抑制异动症。 刺激效果不一定立刻显现,需要时间观察。有的帕友在开机当日刺激效果不明显,到第二天或者更长时间才显现,所以遇到当天效果不明显的帕友,也不要急,要分析原因,可以先观察。 三、开机后程控途径 帕金森病是随着病程延长,病情是慢慢加重的过程。病情变了,刺激参数也要随着改变,需要调整刺激参数。程控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上门程控 在最早期,帕友只有配备磁铁开关,帕友只能开启和关闭脉冲发生器,而不能调节刺激参数。当时全国手术例数都很少,对外省市、路途遥远的帕友,DBS公司技术人员在医生指导下上门到帕友家中程控。随着手术例数的积累,医疗行为的规范,也就取消了公司技术人员上门程控的服务。 (二)医院程控 一般都建议帕友到医院程控,这也是程控主要途径。我们医院有每周三、周四全天程控门诊,可以提前预约挂号就诊(详见第九章)。我们原则上不限号,程控费用只收门诊挂号费。对一些疑难帕友可以预约到病房程控。 (三)自助程控 目前DBS患者控制器都可以清楚显示刺激参数,帕友或者家属能在医生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内实现自助程控。自助程控对路途遥远、来医院不方便的帕友非常有用。对年轻的帕友来说,患者控制器操作学起来很方便,对老年帕友我们建议开机时有年轻子女陪同,一起熟悉患者控制器的使用。 我们中心非常重视患者控制器使用的教育,让帕友或者家属了解程控基本原理,掌握患者控制器的应用方法,在家可以进行简单的自助程控。为了普及这方面知识,充分发挥DBS治疗效果,方便帕友,我们除了首次开机时详细讲解外,每年也定期举办这方面帕友教育活动。帕友或者家属有疑问,也可以在我们医生电话、微 信和QQ文字、语音、视频指导下用患者控制器实现自助程控。在胡小吾好 大 夫在线网站健康号上有这方面教程,大家随时可以学习(见第九章)。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了自助程控,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生怕调坏了,害怕调参数,这个好比买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当做黑白老人机在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二是整天反复调或者刺激参数大幅度调,忽视观察忽视记录,最后把刺激参数调到很高,越调症状越重。我们讲的自助程控是建议帕友在有限的安全范围内微调,反对大幅度自己调整。 (四)远程程控 对路途遥远不方便到医院程控的帕友可以进行远程程控。帕友不出家门,通过网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帕友,与帕友交流,医生根据视频和帕友感受,可实时调节帕友所有参数。品驰和景昱都有远程程控功能,但景昱的远程程控连接和操作更加方便。 四、开机后程控方法 程控是比较花时间的,首先要分析症状,通常在没有药性时调整刺激参数,观察效果和副作用,在新的参数刺激后,再服用帕金森病药物,观察服药后刺激效果和副作用。如果服药后有异动等副作用,再调整刺激参数或者服药量,直到没有药性时和有药性时刺激效果比较好并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为止。 (一)先分析症状的性质 帕金森病术后所有不适可以分为四大类。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如震颤、强直、动作缓慢、平衡姿势异常等,这些症状原先就有,后来慢慢加重,不服药时更加明显,服药后减轻。 2、服药的副作用:如症状波动,表现晨僵,症状时轻时重,药性不规则。异动,表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扭动或者摇晃,服药剂量增大,异动更加严重。开关现象,表现药性一过症状就突然加重,动不了,到病情很晚期,甚至在有药性时也出现忽然能活动自如,又忽然动不了。这些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在疾病早期是没有的,病程和服药时间长了,药物剂量大了以后出现。这些副作用的出现与服药时间和药物剂量明显有相关性。 3、电刺激的副作用:如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讲话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这些副作用的特点是手术前或者开机前是没有的,开机后出现,刺激强度越大,表现越重,把脉冲发生器关了,副作用就消失。 4、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其特点是这些不适与帕金森病其他症状、服药及脉冲发生器开关都没有关联性。临床上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有的帕友甚至是感冒乏力,不知道有发烧,还认为是帕金森病引起,来医院程控都有。腰椎、颈椎问题引起的肢体无力、麻木、腰疼等症状更容易与帕金森病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相混淆。 (二)对症处理 1、帕金森病固有症状程控 我们需要改变刺激参数,如电压、脉宽、频率、刺激触点以及刺模式(图45)。下面以丘脑底核刺激为例,简述一下如何程控。 每个帕友用的电压、脉宽和频率可能都不一样,常用的电压在2.0-3.5V左右,脉宽在60-120μs左右,频率在60-180 Hz左右。如果是单侧肢体症状,调整相应侧别肢体刺激参数。如果是双侧肢体症状,需要调整双侧肢体刺激参数。对头面部症状,很难判别是哪侧引起的症状。可以先调整一侧参数,看看有没有好转,如果没有好转,把参数回到原来,再调整另一侧参数。 如果是震颤,往往通过增加电压或者频率就可以控制,如增加电压0.1-0.3V,或者增加10-30Hz频率。美敦力和品驰双通道DBS双侧频率是相同的,调一侧频率,另一侧频率也相应调整。景昱DBS双侧频率是独立的,可以双侧刺激频率不相同。如僵直、运动迟缓、无力等症状,通常也是增加刺激强度,如原来电压相对较低,可先稍微上调电压,如加0.1-0.3V;如果原来的脉宽相对较窄,可先稍微上调脉宽,如加10-30μs;如果原来电压不高脉宽也比较窄,也可同时上调电压和脉宽。对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可降频率10-30Hz。频率减低了,冻结步态和前冲步态改善,但震颤、强直等症状又会加重,这时可以适当增加10-30μs脉宽或者增加0.1-0.3V电压,以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刺激强度(功率)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与脉宽和频率成正比,所以刺激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大。如果有不自主后退,可以增加刺激频率试试。 微调后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在家可以观察时间长一点,如几小时或者观察一天,同时作好记录。调整刺激参数时,品驰和美敦力DBS帕友可能会有短暂不适,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 增加刺激强度也要掌握类似服药剂量的滴定原则,即找到最好刺激效果的最小刺激强度。增加刺激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现刺激副作用。如果有刺激副作用,需要降低刺激强度。如果降低刺激强度,治疗效果又不好,这时要找到两者兼顾的平衡点,也可以更换医生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组刺激或者联系我们。 2、刺激副作用 如果是异动、肢体抽筋、麻木、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头晕等刺激副作用,先明确是哪一侧刺激引起的,把副作用相对应侧别的刺激强度降下来。如果是双侧肢体副作用,要降双侧刺激电压或者脉宽。如果是言语不清、舌头活动不灵活、头晕等副作用,不好判断具体是哪侧刺激引起的,还是双侧刺激引起的。先降一侧刺激强度,看看有没有缓解。如果没有缓解,把该侧刺激参数复原,降另一侧刺激强度看看。降低刺激强度可以通过降电压,如降0.1-0.4V或降脉宽如10-30μs,降到没有副作用,刺激效果又比较好为止。构音障碍也可以试试降低刺激频率。对处理疑难的异动帕友可采用交叉电脉冲刺激,即在丘脑底核中心(低位)和丘脑底核的背外侧部(高位)各选择一个触点同时交叉刺激,通常低位触点刺激强度低一些,改善运动症状,高位触点刺激强度大一些,抑制异动。 3、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难以判别的情况 对某些症状,不用说是帕友,我们医生也很难判别是帕金森病症状还是刺激副作用、药物副作用?是刺激强度太大还是太小了?如讲话困难、音量低可能是帕金森病固有的症状,也可能是电刺激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是刺激引起的副作用,也不易判断是哪侧刺激引起,但通过以下方法可以鉴别。先降低一侧电压,比如左侧和右侧刺激电压分别是3.3V和2.8V,先降低左侧电压(通常左侧引起讲话困难更为多见),从3.3V降到2.8V,发现讲话没有改善,那么恢复原刺激参数3.3V,再降低右侧的电压从2.8V至2.3V。这时讲话如果有改善,那么可以确定是右侧电压过高引起的讲话困难,是刺激引起副作用。如果双侧电压降低都有改善语言,那是双侧刺激引起。如果电压降低,甚至关机,都没有改善讲话,那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固有症状,并不是刺激电压过高的副作用。除了电压之外,脉宽和频率对言语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也可以尝试降低频率或者脉宽来看看刺激对语言改善情况。 DBS在改善震颤、强直症状的时候需要比较强的刺激,但较强的刺激又引起言语困难的情况也比较多见,所以帕友需要在治疗作用与副作用之间进行取舍,尝试寻找折中的平衡点。如果在调控过程中忘了医生的原始刺激参数,也没有关系,可以将该组的刺激参数恢复到医生设置即可。 总之,对帕金森病固有症状和刺激副作用的程控,无非也就是“加法”或者是“减法”原则,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要学会思考判断。如果判断不清,也不要紧,可以尝试“先加加”或者“先减减”,就能明确该加或者该减。如果增加了,症状减轻了,那就加对了。如果调反了,即加法做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症状会越调越重。明确是加法或者是加法后,到底加多少或者减多少,可以慢慢测试并做好日记。每次加或者减的幅度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如电压加或减0.1-0.2V,脉宽加或减10-20μs,频率加或减10-30Hz。以较小的增加幅度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为止。 如果是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其他原因或者疾病引起的不适作相应治疗。

胡小吾 2023-08-22阅读量2423

为什么同时做的双眼皮恢复期差...

病请描述:很多做完双眼皮手术的妹子,zui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眼睛怎么还没有消肿?是不是手术失败了?为什么别人消肿的速度就是比我的快呢?双眼皮术后消肿慢的原因011.手术方式不同,恢复时间不同(1)全切双眼皮:是适用人群比较广的双眼皮手术方式,恢复时间1-3个月,通常会比其他的术式要慢些。全切双眼皮手术示意图(2)三点定位双眼皮:通常做三个切口,损伤小、恢复快,一般一个月内恢复自然。韩式三点双眼皮手术示意图(3)埋线双眼皮:适合上睑眶隔脂肪少、皮肤薄且弹性好的年轻人。术后无需拆线,恢复时间在3周左右。三点定位双眼皮手术示意图2.自身体质问题(1)眼皮特别厚,哪怕将皮肤下的肌肉全部去除,皮肤本身的厚度也难以消除表面肿胀。(2)眼球突鼓,也会显得双眼皮以下的组织厚重,此类眼睛常常伴有上睑不同程度的凹陷,上方的凹陷更加重下方组织的厚重。(3)个人体质不同,有些女性的体质不同于其他人士,在手术伤口愈合、恢复等方面相对他人来说都比较慢;当然年龄问题也很重要,年轻人手术后恢复也快点,而年龄大的人新陈代谢慢,自然也恢复得有些慢。3、术后护理不当有的人做完双眼皮,拆线时眼睛和桃子一样,要很长时间才能消肿,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术后没有认真护理。掌握科学全面的护理方法,不仅有助于快速恢复,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术后效果,可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一大部分人忽略了术后护理,单纯认为手术效果仅仅和医生的经验技术有关,即使当时的手术做得比较成功,术后的整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双眼皮术后护理方法021.保持伤口清洁双眼皮手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可以有效的防止感染以及利于伤口的恢复。建议手术后第三天,可预约医生清洗手术伤口,及时清洗眼角的血痂及分泌物,使伤口保持清洁。2.冷敷、热敷要分时早期48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可以有效地防止术后水肿,还可以缓解疼痛。术后72小时后开始局部热敷,热敷是为了活血化瘀,让伤口疤痕快点平复。无论是冷敷还是热敷,切不可以让水沾湿伤口,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如果伤口出现感染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不可擅自处理。3.枕高位睡眠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要枕高枕头,或者把两三个枕头摞在一起,保持头高脚低,这样有助于尽快消肿。睡觉的时候,枕头太低容易导致面部和眼部的水肿。术后多是因为充血而水肿。但如果垫高枕头就可以适当减轻头面部的血液回流。4.适当补充维生素在手术后一般服用消炎药3-5天,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服用,同时也可以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会有助于恢复。千万不要急于吃止痛片,因为阿司匹林类的药物会降低血液凝结度。5.多睁眼皮,促进血液循环术后可多做向上睁眼的动作,两只手指按住眉毛,不用额头的力量来睁眼,可以感觉到术后双眼皮的位置有折起来的感觉,多做这个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术后恢复。

亓发芝 2023-04-18阅读量413

玻尿酸和脂肪填充如何选择?

病请描述:随着年龄增长,脂肪有一定的流失导致的面部凹陷。面部凹陷没有脂肪支撑显得人比较憔悴没有光泽显老,所以很多人就选择填充。填充材料有玻尿酸或者自体脂肪,美女们开始纠结选哪种材料填充合适。总体来说玻尿酸和脂肪填充各有优劣;自体脂肪填充取自自体,无排异,来源丰富,其优势是一旦存活持久有效,且脂肪稳定后效果柔软自然,并且移植部位的皮肤也会有所改善;缺点是作为一项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和恢复期,但是恢复很快,不用担心恢复时间久耽误工作等问题。而玻尿酸填充操作简单,基本没有恢复期,对于不愿意手术者是很好的选择;缺点是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到一年左右,需要反复注射,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进行选择。这里建议无论是玻尿酸还是自体脂肪还是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找技术经验丰富医生操作。 玻尿酸填充案例分享 自体脂肪填充案例分享 玻尿酸注射后的注意事项: ①、暂时禁止化妆。注射玻尿酸后在一周内要禁止化妆和护肤,以避免对针眼造成刺激或者导致感染。过一周经过检查针眼已经完全长好才可以化妆和护肤。 ②、饮食清淡。注射玻尿酸后一周内要注意饮食清淡,以米粥,绿色蔬菜,牛奶,水果等为宜,不要吃过辣,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肥肉等。 ③、避免刺激注射部位。玻尿酸注射后要避免对注射部位造成刺激,如不能用力挤压,按揉等。(注射后4—6h以内不要碰水) 自体脂肪填充术后注意事项: ④、在术后早期伤口愈合前,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可以在术后48小时后洗脸,但是碰水后,要立即将伤口擦干、消毒,避免伤口潮湿。并且尽量洗脸时的的水、毛巾,都需要清洁; ⑤、伤口愈合后,不能随便揉搓,如果在脂肪存活前揉搓,可以引起皮下的瘀斑、血肿甚至脂肪液化; ⑥、在术后早期,至少脂肪填充完1个月内不要减肥。脂肪存活需要较好的营养条件,减肥可导致脂肪存活率降低; 7、通常在术后3-4周,面部局部会变得僵硬,甚至会有结节、粘连。主要由脂肪进入增生期引起,应保持淡定的心态,此为正常现象。通常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自行恢复,如果有较大结节(很少出现基本没有),需要到医院复查。脂肪填充完后,会有水肿的过程,然后有脂肪吸收的过程,早期会显得效果很好,可能2-4周后,可以感觉脂肪多数被吸收。实际上这个时候也不用担心,脂肪成活以后,体积通常还会逐渐生长,可能要3个月左右,效果才会较稳定。

谢峰 2023-02-14阅读量774

玻尿酸和脂肪填充如何选择?

病请描述:随着年龄增长,脂肪有一定的流失导致的面部凹陷。面部凹陷没有脂肪支撑显得人比较憔悴没有光泽显老,所以很多人就选择填充。填充材料有玻尿酸或者自体脂肪,美女们开始纠结选哪种材料填充合适。总体来说玻尿酸和脂肪填充各有优劣;自体脂肪填充取自自体,无排异,来源丰富,其优势是一旦存活持久有效,且脂肪稳定后效果柔软自然,并且移植部位的皮肤也会有所改善;缺点是作为一项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和恢复期,但是恢复很快,不用担心恢复时间久耽误工作等问题。而玻尿酸填充操作简单,基本没有恢复期,对于不愿意手术者是很好的选择;缺点是一般只能维持半年到一年左右,需要反复注射,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进行选择。这里建议无论是玻尿酸还是自体脂肪还是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找技术经验丰富医生操作。 玻尿酸填充案例分享​ 自体脂肪填充案例分享​ 玻尿酸注射后的注意事项:①、暂时禁止化妆。注射玻尿酸后在一周内要禁止化妆和护肤,以避免对针眼造成刺激或者导致感染。过一周经过检查针眼已经完全长好才可以化妆和护肤。②、饮食清淡。注射玻尿酸后一周内要注意饮食清淡,以米粥,绿色蔬菜,牛奶,水果等为宜,不要吃过辣,过于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肥肉等。③、避免刺激注射部位。玻尿酸注射后要避免对注射部位造成刺激,如不能用力挤压,按揉等。(注射后4—6h以内不要碰水) ​自体脂肪填充术后注意事项:④、在术后早期伤口愈合前,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可以在术后48小时后洗脸,但是碰水后,要立即将伤口擦干、消毒,避免伤口潮湿。并且尽量洗脸时的的水、毛巾,都需要清洁;⑤、伤口愈合后,不能随便揉搓,如果在脂肪存活前揉搓,可以引起皮下的瘀斑、血肿甚至脂肪液化;⑥、在术后早期,至少脂肪填充完1个月内不要减肥。脂肪存活需要较好的营养条件,减肥可导致脂肪存活率降低;7、通常在术后3-4周,面部局部会变得僵硬,甚至会有结节、粘连。主要由脂肪进入增生期引起,应保持淡定的心态,此为正常现象。通常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自行恢复,如果有较大结节(很少出现基本没有),需要到医院复查。脂肪填充完后,会有水肿的过程,然后有脂肪吸收的过程,早期会显得效果很好,可能2-4周后,可以感觉脂肪多数被吸收。实际上这个时候也不用担心,脂肪成活以后,体积通常还会逐渐生长,可能要3个月左右,效果才会较稳定。

谢峰 2023-02-10阅读量774

猴痘疫情的最新情况

病请描述:猴痘疫情的最新情况 卡洛斯·德尔里奥, 医学博士1; Preeti N. Malani, MD, MSJ2,3 T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总干事于2022年7月23日宣布目前的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2年8月9日,82个非流行国家报告了近3.2万例猴痘确诊病例。1 鉴于诊断病例的速度很快,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阿拉伯数字 美国首例猴痘病例于2022年5月7日报告,截至2022年8月9日,已报告近9500例确诊病例。2022年8月4日,拜登政府宣布猴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联邦机构能够迅速将资金用于疫苗、治疗和其他紧急需求。 猴痘是如何传播的? 猴痘主要通过皮肤与感染性病变的直接皮肤接触传播。在目前的疫情中,大多数病例发生在通过与其他男性发生性接触或亲密接触而感染的男性中。接触猴痘患者使用的材料,包括衣服、床上用品或性玩具,可能导致传播。3 个 猴痘可以在性活动期间传播,但它不被认为是性传播感染,因为病毒可以在没有性行为的情况下获得。此外,尽管在精液中检测到猴痘病毒,但尚不清楚猴痘是否可以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尿液或粪便传播。4 在孕妇中,可能通过胎盘传播到胎儿。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是否可以由没有皮肤病变的个体传播,也不知道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频率。该病毒不会通过偶然接触传播。 临床特点 截至2022年7月2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称,99.1%的美国病例是出生时被分配为男性性别的个体,中位年龄为35岁(范围为18-76岁)。5 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男男性行为者中,但至少在出生时被指定为女性的人中报告了13例病例,其中包括一名孕妇,至少有2名儿童受到感染。 从接触到首次出现症状的平均潜伏期估计为7.6天(95%CI,6.2-9.7),5 95%的个体在17.1天内出现症状。最初的症状是流感样疾病的症状,伴有发热,不适,头痛和疲劳,通常伴有淋巴结肿大。前驱症状后不久,出现皮疹,皮损从斑疹开始,进展为丘疹、水疱,然后在结痂前出现脓疱。 在目前的疫情中,常见症状还包括肛门直肠疼痛、伴有出血的直肠炎以及伴有炎和包茎的水肿。还报告了咽痛、吞咽痛、会厌炎和扁桃体炎。 迄今为止发表的最大系列包括16个国家的528名患者;98%的病例发生在被认定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的男性中,41%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病变最常见的位置是肛门生殖器区域(73%);躯干,手臂或腿部(55%);面部 (25%);和手掌和鞋底(10%)。大多数人的皮损少于 10 个,几乎 10% 的患者出现单个生殖器病变。6 个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猴痘不会危及生命,但它具有破坏性和痛苦性,并可能产生社会耻辱感。猴痘的已知并发症可能包括肺炎、脑炎和眼部感染,主要发生在 8 岁以下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或怀孕的个体中。住院治疗并不常见,入院的主要原因是疼痛控制,通常来自肛门直肠或口腔疼痛。猴痘患者应在病程期间保持隔离,通常持续 2 至 4 周。死亡率很少见,但到目前为止,在非流行国家,至少有4人死亡。6 猴痘检测 应检查任何不寻常的皮肤病变,尤其是肛门生殖器区域。皮疹可能局限于少数病变或仅一个病变。CDC的非变异性正痘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测试(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可以检测猴痘,并且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测试。随着测试扩展到5个商业实验室,测试的机会有所增加;然而,在许多地方,结果仍然需要2到3天。没有数据支持使用其他样本类型(如血液、唾液或生殖器分泌物)进行测试。 治疗 对于大多数患者,治疗是有症状的,包括疼痛的治疗。猴痘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成员,该属的另一个成员是天花病毒,可引起天花。因此,虽然目前没有批准用于猴痘的抗病毒药物,但tecovirimat(一种根据动物数据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已经通过扩大获取的研究性新药(IND)方案可用于治疗猴痘。Tecovirimat可作为口服胶囊和静脉注射剂使用。 目前建议对患有严重疾病的猴痘感染者或严重疾病高风险的人(免疫功能低下,怀孕或哺乳期或患有特应性皮炎的人;<8岁的儿童)以及有1种或多种并发症的人进行治疗。CDC和FDA最近通过简化管理后监测和数据要求简化了方案。此外,几项临床试验(PALM-007,PLATINUM,WHO / ARNS和ACTG5418)正在进行中或计划提供关于tecovirimat治疗猴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数据。口服制剂的最佳药物吸收需要同时摄入高脂肪餐(理想情况下约600卡路里和25克脂肪)。 疫苗 目前,有两种疫苗可用于预防猴痘:巴伐利亚北欧JYNNEOS疫苗,该疫苗已获得FDA批准用于天花和猴痘,以及ACAM2000,仅批准用于天花,但获得了扩大可及性的IND协议,允许用于猴痘。JYNNEOS疫苗使用一种无法复制的减毒的活的牛痘病毒,并且作为2剂系列给药。抗体反应峰值发生在接种 2 剂 JYNNEOS 疫苗后 2 周。ACAM2000疫苗使用能够复制的活牛痘病毒,以单剂量给药,但需要多次皮肤穿刺。这两种疫苗被认为在预防猴痘方面至少有85%的有效性。8 ACAM2000疫苗的免疫原性与Dryvax疫苗(以前许可的天花疫苗)相当,并且与Dryvax一样,它与心肌炎和心包炎的发病率出乎意料地高。10 两种疫苗的一个有用特征是它们可以作为暴露后预防给药。当在暴露后4天内接种疫苗时,疫苗接种可以完全预防疾病发作,但即使在暴露后2周内接种疫苗也可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拜登政府正在努力增加JYNNEOS疫苗的可用性,但疫苗供应仍然严重受限,美国约有100万剂疫苗可用。相比之下,国家战略储备中有超过1亿剂ACAM2000。鉴于情况的紧迫性,一些人主张使用ACAM2000,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如果给予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的人的风险,以及操作问题(给药需要分叉针)使JYNNEOS成为更好的选择。由于供应有限,大多数卫生部门目前只接种一剂JYNNEOS疫苗。2022年8月9日,FDA发布了JYNNEOS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EUA),允许临床医生通过皮内注射为18岁或以上的猴痘感染高风险个体使用该疫苗。预计这将使可供使用的剂量总数增加多达5倍。较低剂量在免疫学上不劣于标准剂量,但反应更强。11 防止感染传播 适当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猴痘在卫生保健机构中传播的风险较低。医护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NIOSH批准的装有N95过滤器或更高的颗粒物呼吸器。疑似或确诊猴痘感染患者应立即戴口罩,用长袍或床单覆盖病变,并在单人病房中隔离。 猴痘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直到皮肤病变完全愈合,这可能需要数周时间。目前尚不清楚从猴痘中恢复是否能防止随后的感染,但鉴于疫苗供应有限,不应优先考虑已经感染的个体接种疫苗。 公共卫生课程 当前的猴痘疫情说明了为什么全球卫生不容忽视。尽管猴痘在非洲流行了几十年,但尚未对治疗方法和疫苗进行临床试验。现在,全球猴痘爆发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虽然测试能力有所提高,但还需要更多。接触者追踪没有发生,数据系统也没有迅速为应对提供信息。许多有猴痘风险的人可能没有参与卫生保健系统,这使得诊断、遏制和预防具有挑战性。对疫苗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可得性。尽管tecovirimat的供应已经增加,但这种药物仍然必须在IND协议下使用,这限制了获取。此外,由于官员们现在必须应对COVID-19和猴痘,分散且资源完全不足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更加紧张。 返回页首 文章信息 通讯作者:Carlos del Rio, MD, 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49 Jesse Hill Jr Dr SE, Atlanta, GA 30303 (cdelrio@emory.edu). 在线发布:2022 年 8 月 11 日。doi:10.1001/jama.2022.14857

刘建仁 2022-08-16阅读量1.1万

鼻整形都知道!

病请描述:#鼻整形小课堂# 1做鼻整形的时候医生为什么建议基底填充呢?通常鼻子垫起来之后存在鼻基底凹陷的患者,不填充只是单纯垫高会显得面中部比较凹陷,反而显得鼻子突兀。通过鼻基底填充,能够: i、提升面部的立体感 ii、改善凸嘴和面部衰老状况,让你看起来更年轻,鼻基底高的人,由于年龄增加问题所产生的法令纹也会有效减少。 iii、让你的面部显得自然饱满,比例更协调。 2关于有鼻炎能不能做隆鼻手术以及术后对效果有没有什么影响? 临床见得最多的是慢性鼻炎,慢性鼻炎的表现是平常可能没什么感觉,五官科医生检查以后发现鼻腔黏膜有水肿、有充血,或者有下鼻甲肥大。正常情况下症状并不明显,但是这部分人比平常人更容易感冒,因为鼻腔的防御功能变差了,一感冒,咳嗽和流鼻涕的时间会比平常时间更久、更严重一些。隆鼻手术是处理鼻子本身发育的问题,主要的操作是以鼻背为主,跟鼻腔有关系,但是不多。手术的切口是从鼻小柱这里进去,进去以后鼻前庭还有两个切口,相互之间关系并不是太大,所以一般不是特别严重的鼻炎而且不是急性发作期是并不影响手术的,大家可以不用担心,安全变美的路上和你一路同行! 3鼻整形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般情况,鼻整形是7天拆线,10天左右消肿大半,一个月稍微自然一些,通常3-6个月完全恢复。另外具体恢复时间与手术造成的创伤有很大关系,如假体隆鼻手术,创伤小,恢复得就快,一般在2—3个月左右。而如肋软骨隆鼻,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期就会更长一些,一般在6个月甚至要1年左右。再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恢复的时间也存在差异。恢复期间,要严格遵守医嘱,严密观察鼻子的变化,切忌伤口拆线前不要碰水,避免局部感染,否则可能会出现增生,影响美观。不宜轻易触摸鼻子,避免大力操搓,如果出现感染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谢峰 2022-05-18阅读量9750

门诊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病请描述:外科手术大多需要住院治疗,但也有很多手术是可以在门诊完成的。比如常见的皮肤黑痣,皮下小粉瘤、脂肪瘤和一些常规的美容手术。 相比住院来说,门诊手术有很多优势:1、过程简单,预约好时间来手术,随做随走,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2、没有床费、护理费、空调费等额外费用,总体花费比住院低;3、过程轻松,没有住院部大手术室的紧张感,心理负担轻,尤其是对于很多儿童患者,在门诊做局麻手术配合度会更高。 劣势有哪些呢:1、不能医保报销,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医保只能报销住院手术的费用,门诊手术一般不纳入报销范围,只能走医保卡里面的钱;2、需要回来换药拆线,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处理,需要反复走门诊程序。但总的来说,对于一些体表的小手术,在门诊手术还是非常适合的。 如果想在门诊做手术,患者自身处理事情就很重要,最好能提前做好功课,有备无患。我结合我们科室具体情况,简单介绍一下门诊手术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流程 1、第一步是挂号看诊,完善术前检查,预约手术,就我们科室来说,看诊医生和手术医生是同一个人,因此门诊日和手术日分为两天,需要门诊日看诊,检查,预约手术,然后手术日再带着检查结果来手术。可能有的医生只出半天门诊或者门诊和手术医生不是同一个人,也有可能同一天完成看诊和手术。 2、预约好手术,医生开完相关检查后,就要逐项完成相关术前检查。一般门诊手术对心肺等全身器官影响小,检查不像住院患者那么多,主要是常规抽血化验,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时间,乙丙肝、梅毒、HIV等较为常见的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等等。不是说有血液传播疾病的患者就不能做手术,只是如果发现,手术所用过的器械是需要进行特殊的消毒,以免发生医源性传播,同时也提醒医务人员更好的做好防护工作。经常有患者询问做一个小手术为什么还要化验梅毒艾滋病等等,这绝对不是想让患者多花钱,而且要最大限度避免这些疾病的传播。如果还有彩超等影像学检查,也要按照预约好的时间完成。检查结束后,等待结果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不想等,可以先回去,等手术那天早点来自助打印就可以。以上就是是看诊当天需要完成的事情。 3、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手术日期的到来,虽然都是门诊小手术,但是对于很多患者及家属来说,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的态度都是非常严肃认真的。要提前在网上挂好手术那天的号(不一定是开刀医生的号,有谁的就挂谁的,同一科室就可以)。手术前一晚,建议清淡饮食,避免多食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及饮酒,早点休息别熬夜(的确见过头天晚上玩一宿不睡觉第二天来手术的,容易晕台)。最好再美美洗个澡,下次洗澡将会是一段时间以后的事情了。第二天早上最好定好闹钟,要考虑到堵车和进院花费的时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正常吃药,早饭我也建议正常吃,因为门诊手术都是局麻,对胃肠影响很小,因此不需要空腹,不吃早饭反而会造成低血糖,手术时容易引起心慌出冷汗的情况(这里不要和住院全麻手术相混淆,那个是绝对需要空腹的,因为全麻需要气管插管,一旦胃里有食物,容易造成反流造成反流性肺炎或窒息)。一切准备完毕,大家就可以向医院出发去完成大多数人生命中的第一次手术了,时间上最好打出提前量,这样手术前可以和手术医生有更充分的沟通(想象一下如果迟到了,医生在做手术你谁也见不到的尴尬心情)。乘坐交通工具尽量不开私家车,可以选择公共交通或出租车,除非行动特别不方便的,找停车位和走路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可能会更多。 4、到了医院,取好化验及检查结果,网上提前已经挂好号的直接来诊室,没挂号的需要来找医生加号,预约医保号的需要到缴费窗口完成医保缴费。到诊室先找上次给你看诊这次给你手术的医生,完成手术签字,开手术相关费用及药物,然后你去缴费(可以窗口缴费、手机缴费或扫码缴费),缴费后拿身份证到一楼药局取药,然后回来就可以等待手术了。 5、手术结束后,听好医生的叮嘱,记住换药拆线的时间(都需要提前预约挂号),需要做病理的去把病理送到病理接收处,就可以顺利回家了。以后按时回来换药拆线即可,最好留一下门诊电话或医生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沟通。 二、手术过程 我再简单描述一下门诊手术过程,虽然疾病不一样,但手术过程大多大同小异。我就以普通的皮肤痣切除为例说一下。首先医生要用记号笔标记手术范围和设计切口线,这就像盖楼先画图纸一样,切口设计也很重要,切口尽量顺着皮纹方向,或尽量隐藏在鼻唇沟、鱼尾纹,发际线这些体表痕迹里面,术后瘢痕恢复会比较好。然后是消毒、铺无菌巾,再就是打麻药。打麻药是你整个过程唯一会有痛觉的一个步骤,需要用很细的针头把配好的麻药注射到手术区域的周围或深部,因为麻药是酸性的,所以这个过程会有针刺痛,但时间很短暂,一会就不疼了。我们用的麻药是短效和长效混合的,起效快,维持时间比较长,整个手术过程是没有感觉的。麻药起效后,我们就沿着设计好的切口线切开,将病灶切除,因为麻药中增加了止血成分,所以手术一般不出或很少出血,因此一般不需要止血。适度游离后,将两侧皮肤进行分层缝合。美容缝合一般缝合的层次比较多,针缝的也比较密。缝合完毕,表浅的手术贴一块小胶布就可以了,要是病灶比较深,皮下有腔隙,就需要加压包扎,除了覆盖纱布外,外面还需要缠绷带。 三、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多久可以碰水、洗脸、洗澡?     一般面部切口缝合24小时后就已经闭合了,虽然还不很结实,但是水还是进不到里面的。而且,皮肤尤其是面部,会产生大量皮屑和油脂,如果不及时清洗,会污染切口,导致切口红肿。所以,我建议我的门诊手术患者,术后两三天,切口闭合后后即可洗脸,清洁面部。如果切口表面有血痂,必须擦干净,如结痂去除困难,需要到药房买生理盐水,用棉签沾湿,轻轻将血痂润掉,再薄薄涂一层抗生素药膏就可以了。清理好的伤口应该保持清洁干燥。 对于四肢和躯干的手术,可能会被衣物刮到,还是要多包扎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就不能碰水了,只能擦一擦别的地方了。 2、术后何时换药拆线? 一般面部切口需要在7天内拆线,如果在家能清理干净的话,中间可以不必换药,7天后直接拆线就好。躯干四肢张力比较大,拆线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具体听从医务人员的医嘱即可。如果术后发生感染或脂肪液化等不良反应,换药就会频繁一些,需要和医生沟通好,最好能留一下联系方式。 3、术后会不会痛,痛了怎么办? 一般门诊手术多为体表手术,切口经过仔细的缝合已经完全闭合了,所以术后是不会有明显疼痛的。有些人对疼痛的感觉敏感些,或手术位置比较深,可能术后当晚会有些疼痛,一般不需要用药第二天都会好转。如果的确坚持不了,可以口服芬必得,扶他林之类的镇痛药,手术当晚服用即可。 4、术后是否需要忌口? 虽然对术后吃什么不吃什么没有完全的理论支持,但是根据中国人的体质和传统,术后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的。哪些东西需要注意呢?吸烟对切口的愈合是非常不利的,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抑制白细胞的游走,减慢切口的愈合,因此,吸烟在术后两周是被绝对禁止的。饮酒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会引起血管的扩张,加重出血和疼痛,术后也尽量少吃。海鲜和牛羊肉,有些人群对这些异种蛋白有比较重的过敏反应,术后食用可能会引起切口的过敏和水肿,延迟了恢复时间,过敏体质的人也尽量避免食用。术后可以多吃富含VC的水果,对防止瘢痕和色素沉着有利,而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 5、术后会不会留疤? 瘢痕是人体对外伤修复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只用是人,只要皮肤的损伤达到一定深度,不管是否缝合,就都会遗留瘢痕。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术前严格的设计,术中精细的操作和缝合,术后精心的护理,及祛疤药物的使用,尽量使瘢痕增生和色素沉着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并使切口的瘢痕尽量隐藏在皱纹,发际线等皮肤纹理里。所以,只要做手术就会有瘢痕,我们只是尽量使瘢痕变得不明显,不会被轻易看出来。 四、复查和随诊 即使是门诊小手术,术后的随访也不能掉以轻心,建议最好在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左右到门诊随访一下,看看肿物是否复发,切口愈合好坏,瘢痕是否增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向医生要一下联系方式也很重要,一般医生都会给。  最后特殊提一下,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门诊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微调,具体还有参考当时的医院防疫政策,这些在网上预约挂号时都会有提示,大家挂号前注意留意一下,以免因为疫情管控进不了门,看不上病。

赵宇 2022-05-11阅读量2.5万

桥本氏甲状腺炎能治愈吗?会不...

病请描述:桥本氏甲状腺炎能治愈吗?会不会癌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医说养生 甲状腺大讲堂 2022-03-20 17:00 随着近些年来大众对自身健康的逐渐重视,生活中有不少人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自己有甲状腺问题,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就属于自身免疫导致的甲状腺炎,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导致甲亢和甲减交替的话,可转化为桥本甲状腺毒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那么,到底什么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呢?这个病会不会恶化癌变呢?下面就讲解下该病的相关医学知识。 第一、何为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之所以叫“桥本氏”是因为该病最早由一位名叫Hashimoto的日本人发现的。该病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有关,主要是由于人体血液中存在攻击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同时还存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多种细胞因子和补体,这些成分攻击甲状腺细胞,导致机体的甲状腺滤泡受到不同程度的炎症破坏,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病率约为1%~2%,其中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多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目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摄入高碘、病毒感染、辐射、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 第二、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会有哪些表现 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熟悉,但是如果发现自己甲状腺肿大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得了甲状腺炎。早期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通常没有临床不适症状。随着炎症疾病的缓慢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表现。 其中,桥本氏甲状腺炎导致的甲状腺肿可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发现,患者会有颈部肿物出现,用手触摸感觉肿物的质地坚硬。少数患者会因甲状腺重度肿大出现压迫气管、食管的症状,比如呼吸不畅、进食困难、面部水肿等表现。 与甲状腺肿相伴随的常常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的代谢异常表现。患者可出现嗜睡、畏寒怕冷、记忆力减退、少汗、身体倦怠乏力、便秘、体重增加。同时病人可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的症状。 第三、临床治疗措施 桥本氏甲状腺炎很难治愈,目前临床上无法针对该病病因进行彻底的根除治疗。通常临床症状不典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并不需要治疗,随诊观察即可。当患者有甲状腺肿大、甲减症状的时候,可选择口服激素药物进行替代治疗,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是左旋甲状腺素。 如果患者的甲状腺肿大已经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口服药物症状不缓解或者怀疑合并有甲状腺癌的话,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缺点是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概率很高,常需要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第四、桥本氏甲状腺炎会恶变吗?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大多数的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会恶变,患者仅有颈部甲状腺肿、甲减的表现。但如果患者短期内颈部肿物明显增大,出现咳嗽、气促、吞咽困难、声音障碍时,要考虑是否存在癌变,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检查。 此外,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应尽量少吃海带、海蜇、带鱼、紫菜等高碘食物。生活上注意劳逸结合,秋冬季节注意身体保暖。如果孕妇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在妊娠期间需要遵医嘱用药治疗,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