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小儿哭闹不安 > 检查

小儿哭闹不安检查

小儿哭闹不安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脊柱侧弯从早期识别到有效管理...

病请描述:脊柱侧弯从早期识别到有效管理的全面指南 脊柱侧弯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的骨骼状况,它导致脊柱出现一个或多个不正常的侧向弯曲。深入了解脊柱侧弯的原因、典型症状、如何进行准确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维护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和整体幸福感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旨在为家长和儿童提供一个关于脊柱侧弯的全面且易于理解的科普指南,助力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状况,从而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一、什么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一种医学状况,其中脊柱呈现出侧向弯曲的形态,形成"S"形或"C"形曲线,而不是通常的直线。脊柱侧弯可以发生在脊柱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胸部和腰部区域。 二、脊柱侧弯的原因是什么? 脊柱侧弯的确切原因在很多情况下是未知的,这种类型被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然而,某些因素被认为与脊柱侧弯的发展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生长速度快时的肌肉不平衡以及某些神经肌肉疾病(如脑性瘫痪或肌肉营养不良症)。 三、脊柱侧弯的症状有哪些? 脊柱侧弯的症状可能包括: - 肩膀、腰部或臀部不对称 - 当孩子站立时,一侧的肋骨比另一侧更凸出 - 衣服挂歪,看起来不均匀 - 在某些情况下,脊柱的弯曲可能导致胸腔空间减小,影响心肺功能 四、如何诊断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的诊断通常开始于物理检查,医生会检查脊柱的对称性和弯曲。亚当斯前屈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要求孩子前倾,医生会观察脊柱的线条。如果怀疑存在脊柱侧弯,通常会进行X光检查来确定弯曲的确切程度和位置。 五、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脊柱侧弯的治疗取决于弯曲的严重程度和孩子的生长速度。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 观察:对于轻微的脊柱侧弯,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检查,以监视弯曲是否恶化。 - 支具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为了防止弯曲进一步恶化,可能会推荐佩戴支具。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矫正弯曲。 六、如何帮助患有脊柱侧弯的儿童?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患有脊柱侧弯的儿童: - 定期进行医疗检查,确保及时了解脊柱的状况。 -鼓励孩子参与适当的体育活动,特别是那些可以增强背部肌肉的活动。 - 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可能因为脊柱侧弯而遇到的自尊或身体形象问题。 七、临床案例分享 患者黄某,男,7岁 2023.7.26初诊 高低肩,轻微驼背,寐欠佳,难入睡,偶哭闹,夜卧不安,纳欠佳,餐后胀,大便欠畅。 查体:形体偏瘦,精神可,肩膀右高左低,头前引,轻微驼背,脊柱向右侧弯。DR全脊柱正位片:胸腰段脊柱轻微侧弯改变。胸腰段脊柱以胸11椎体为中心略微向左侧突、右侧弯。处置:1. 推拿+运动疗法+蜡疗;2. 功能锻炼(吊单杠、猫式伸展、靠墙站);3. 纠正不良姿势习惯;4. 饮食指导。 规律治疗半年后复查全脊柱DR 胸椎以上已有改善,从外形上看,高低肩基本持平。 中医学中认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属于“龟背病”范畴,早在宋代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龟背论》中就提到“小儿有龟背者,由儿在婴小时髇骨未成,强令独坐,则背隆阜……致背高隆起,若龟壳之状”,婴儿时脊柱尚未稳定,过早竖抱、站立可能引起脊柱不稳进而造成脊柱侧弯。 从就诊患者的问诊中发现,患者体质较差,易累,较同龄小朋友的耐力差,如坚持坐正坐直学习的时间较短,并伴有异常姿势。患者是病后形成,生病期间,家长关注点在疾病,姿势问题容易忽略,小朋友姿势相对随意,不良的姿势习惯也会因此慢慢形成。还有些小朋友因参加兴趣班太多,学习太累,正确姿势无法兼顾,要求劳累后的成年人维持正常的姿势尚且很难做到的,更何况小朋友。小朋友机体恢复速度较快,休息后很快恢复活蹦乱跳,但劳累的身体会做出相应调整,出现不良习惯。 根据患者上学的时间要求,前两周治疗频次由1周2次,后变为1周1次,指导患者居家进行吊单杠、猫式伸展、靠墙站等功能锻炼。吊单杠,以起到牵引拉伸纠正脊柱的作用,做猫式伸展增加脊柱的灵活性,避免吊单杠时牵伸作用集中于较为灵活的关节处,最后靠墙站为主动运动增加肌肉力量,稳定牵伸纠正后的脊柱。此外予患者饮食指导,让家长做好饮食管理,调理脾胃,同时让家长注意日常的不良姿势习惯,及时纠正。 八、结论 脊柱侧弯确实是一种在适当管理下可以成功控制的状况,特别是当它在早期被发现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通过深入的教育普及、持续的健康监测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患有脊柱侧弯的儿童不仅能够维持一个健康和活跃的生活状态,而且还能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和体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护理人员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提供持续不断的支持和深刻的理解,还要积极帮助孩子们面对和克服可能遇到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挑战,确保他们能够自信地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5-29阅读量2486

宝宝耳朵痛到哭?警惕急性中耳...

病请描述:你家宝宝是否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下午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哭闹,还一直抓耳朵,或者宝宝突然说耳朵痛,甚至痛到大哭?(图1)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们常常又心疼又心急,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很可能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图1 急性中耳炎常导致宝宝因为耳痛剧烈而哭闹 什么是急性中耳炎呢? 急性中耳炎是发生于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其特点是会引起明显的耳痛,大一点的孩子通常能比较清楚的说出来,但发生于婴儿或较小的孩子时,常常由于表达不清,令家长难以识别。 急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的急性感染引起。那么细菌是怎么进入中耳的呢?我们的中耳与鼻咽部之间有一条通道称为咽鼓管,在我们做张口、吞咽等动作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开口开放,使空气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达到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的作用。 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图2),以下一些情况下,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后 ●腺样体肥大 ●鼻窦炎 ●婴儿常常躺着吃奶,乳汁容易经咽鼓管反流入中耳图2-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短而宽,咽部细菌感染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时,我们需要警惕急性中耳炎呢?(图3) ●耳痛,多为单侧,有时可为双侧,有时可向头部或牙齿放射使人感到头痛或牙痛,严重时可导致烦躁不安,夜不能眠 ●婴儿或较小的孩子可能表现为反复哭闹不安、摇头、抓耳 ●耳闷堵感或耳闷胀感 ●听力下降(但会感觉自己讲话的声音变大了,即自听增强) ●耳内有响声,感觉耳内像有气泡一样的声音或低音调耳鸣 ●耳朵有黄水或脓流出 ●有时可伴有发烧、乏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图3-急性中耳炎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发热、耳内流脓 如果孩子夜间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耳鼻喉科急诊就诊 ●如果当天晚上不方便去医院,也无需过于焦虑,可先用干毛巾包裹冰袋冰敷疼痛的耳朵,或者暂时给孩子服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帮助孩子减轻疼痛而不影响其睡眠,第二天再去耳鼻喉科门诊就诊。 如何确定孩子是不是得了急性中耳炎呢? 当孩子出现上述一些急性中耳炎的表现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会通过询问病史并让孩子做以下一些检查来明确诊断: ●电耳镜检查(图4):外耳道没有明显炎症表现(说明耳痛不是由于外耳道炎症引起),鼓膜可表现为充血、向外膨出;中耳存在积液时可透过鼓膜看见液平面或气泡;有时还可看见鼓膜已经穿孔,有脓液经鼓膜穿孔处由中耳向外流出 ●声导抗:可了解中耳是否为负压状态或是否存在中耳积液等情况,鼓室图常常呈B型或C型。 ●听力检查:急性中耳炎可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图4-电耳镜检查 急性中耳炎要怎么治疗呢? 明确急性中耳炎诊断后,需要酌情采取以下一些治疗措施: ●抗生素:一般口服抗生素7-10天即可好转,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必要时需使用静脉用抗生素。 ●滴耳液:一般为含有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滴耳液,可在抗感染的同时减轻炎症起到缓解耳痛的作用。 ●解热镇痛药:若孩子耳痛剧烈不能忍受,可临时给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素)及鼻喷激素等。 ●去除病因:若患儿存在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需积极治疗,哺乳妈妈可改变哺乳姿势避免乳汁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急性中耳炎虽然起病时症状较重,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及时发现和治疗,治疗效果通常较好,一般1-2周之内可以好转,因此家长不需过于焦虑。 但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病情可能会迁延反复,转变为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必要时需要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若为腺样体肥大引起,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行腺样体切除术协助治疗。

汪毅 2021-05-28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