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出现反复的胀气、反酸、腹部隐痛、有烧灼感、腹泻、便秘等各种胃肠不适症状就医,但是做了各种检查都找不到原因,最后医生给开了精神类药物。为什么胃肠不适却要吃精神类药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周朝晖指出,胃肠疾病分功能性的和器质性的,通常患者出现了肠胃不舒服,检查发现食管、胃或肠道出现了糜烂、溃疡、发炎等问题,这种情况叫做器质性胃肠病。但是,有些患者通过胃镜、肠镜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而患者确实存在症状且有些患者的症状非常严重,这时候我们就考虑患者所患的是功能性胃肠病。“在就诊的过程中,比较多出现这种情况的是中年女性,原来有些症状比方说胃胀等并不特别明显,但在压力下症状会加重,表现为腹痛、呕吐、剧烈的话还会有腹泻,休息以后有些人症状会明显改善,如果症状再不缓解就可以使用抗抑郁抗焦虑的药物。”周朝晖医生说。“患者的症状往往和患者的情绪以及工作压力有关,比方说有些人到年底了,工作压力加重,症状也会随之加重。”周朝晖医生解释,胃肠道有一套自己的神经系统,管理胃肠道的分泌功能、吸收功能和运动功能。虽然大脑不能像控制手脚一样直接控制胃肠的神经系统,但是每当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比如焦虑、抑郁、紧张时,大脑分泌的一些物质就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引起胃肠不适。另一方面,消化道症状也会加重情绪异常的症状,比如当患者腹痛或者腹胀始终治不好时,肯定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消化道的大病,就会更加地焦虑、紧张,消化道症状也随之加重。此时给情绪异常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用一些精神类药物,改善异常的情绪,就可以有效调整胃肠道的神经功能,缓解胃肠不适的症状。治疗方面,周朝晖医生指出,第一,要缓解精神压力,跟患者解释通过各项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第二,要询问诱发因素,如果是经常加班导致的压力过大,我们就会建议休息一段时间,如果是家庭问题最好就是通过心理疏导、自我调节来缓解情绪,实在不行可以配合精神类的药物,很多患者服药后三四天都会起效果,不过要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因为情绪异常,总是有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胃肠道就会留下不好的记忆,以后稍有情绪波动,都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周朝晖医生建议,工作压力大的人,最好的自我调节是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旅游。长期晚睡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务必要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早起早睡。更年期的女性,自我调节相对麻烦一些,建议患者尽快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可能帮助更大。独处的老人,子女的关怀对老人的症状缓解比药物更有帮助。
周朝晖 2023-04-12阅读量1374
病请描述: 糖尿病神经病变都有哪些临床表现?怎样才能预防神经病变的发生呢? 麻——早期症状 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 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 脚麻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典型症状。由于感觉麻木,似乎戴着手套、袜套,或者有蚂蚁爬的感觉,走路像是脚踩棉花。还有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伤、割破后不知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 胀——自主神经 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类,多发生在病史15年以上的糖友,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腹胀,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 患者进食后常感到胃部胀满。胃中食物不消化下行而滞留,可有恶心呕吐,反酸胀气。 当自主神经病变累及肠道时,会出现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糖尿病腹泻大多不是细菌性的,没有肠炎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可鉴别。 夜间加重,不伴腹痛,与饮食无密切关联,严重时可出现大便失禁。对中老年糖尿病友便秘更常见,有的是腹泻便秘交替发作。 痛——神经性 特点是自发性和诱发性,除了电击样疼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神经痛不同于关节炎疼痛、感冒引起的头痛,那些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只要炎症等刺激消失了,疼痛就会缓解。而神经痛是疼痛在大脑形成的记忆,一般的止痛药是无效的。 汗——出汗异常 正常人出汗往往是全身一起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出汗异常往往是半身出汗,一般是上半身出,下半身没有。 这种出汗源于交感神经受到了损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的糖友一吃饭就出汗,这是由于味蕾受到刺激后引发的交感神经失控。还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时会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经失控的表现。 异常出汗一般多发生在老年人且较胖的糖友身上。 怎样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发展? 糖尿病的管理主要靠以饮食控制和运动改善为基础,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所有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基础。据统计,当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而血糖控制不佳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就明显提高。 2、合理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选择食用谷类食物,来代替精白面粉。高纤维食物可以有效帮助血糖保持稳定。要多吃各种的水果蔬菜。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谷物皮、豆类、坚果类、芹菜、莴笋、动物内脏等)和维生素B12的食物(牛肉、猪肉、鸡肉、鱼类、蛋、牛奶等),有利于保护神经,同时促进神经自我修复。 3、适量运动,保持 每天抽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运动,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如慢跑、快走、健身操等等。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甚至能够直接增强免疫力。运动时要选宽松、舒适的鞋子。 4、戒烟限酒 吸烟可以引起血管收缩,降低血液的含氧量,吸烟严重者容易有周围血管病变。 喝酒要限量,一方面酒精伤肝,并直接损伤胰腺,导致人体消化功能受损,糖类和脂肪代谢随之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易造成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并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脏病等。 5、避免足部烫伤和冻伤 洗脚时,先要试水温。有的糖友对温度的感觉不灵敏,最好使用温度计或者家人代为监测,不超过40℃,避免水温高而引起足的烫伤。
俞一飞 2022-10-03阅读量2672
病请描述:经常有宝妈说孩子吃奶后就肚胀、拉肚、屁多,就连很多医生也容易误以为这是奶蛋白过敏,导致小患儿不必要的食物禁忌。 其实,吃奶后就闹肚,需要区分是真正的牛奶过敏,还是乳糖不耐受。 1. 啥是乳糖不耐受? 正常情况下,食物中所含的乳糖,是经过小肠粘膜细胞的乳糖酶分解后被身体吸收。这种乳糖酶在部分亚洲人、非洲人中3岁后逐渐减少,因此,当食用含大量乳糖的食物后30分钟至2小时内,乳糖不再被分解吸收,而是滞留在肠道内,一方面引起高渗性腹泻,另一方面被肠道微生物发酵,肠道内脂肪酸和气体增加(氢、甲烷和二氧化碳),从而产生肚胀气、恶心、屁多、拉稀,甚至全腹痛等一系列不适。也可伴随有头疼、眩晕、记忆力下降、无精打采等胃肠外症状,在成人中容易被误判为食物中毒。 还有一种情况,严重的胃肠炎(胃肠感染、牛奶过敏等),粘膜受损后,同样也可以发生乳糖不耐受,不过随着胃肠炎好转后,乳糖不耐受症状也会减轻。 有一点需要强调,乳糖不耐受多发生于3岁以后,直至成年人。此类患者饮食中乳糖含量越高,症状越明显。 2.再来看牛奶过敏: 真正的牛奶蛋白过敏,在生后1岁内的小婴儿多见,到了3~5岁之后反而缓解。 由IgE介导的牛奶过敏症状表现为:喝奶后2小时内呕吐、腹泻、阵发性腹痛、嘴唇、舌头肿,也可以有皮肤荨麻疹,鼻痒、鼻塞、流清涕、爱打喷嚏、结膜炎、喘息等。 另一类牛奶过敏,免疫球蛋白IgE没参与,表现为喝奶后2天甚至更长时间后发生呕吐、大便频繁、大便中带粘液或血、厌食(再哄也不肯吃东西)、营养不良、消瘦等,皮肤易发顽固性皮炎湿疹、肛门周围红。 在这里,需要宝妈们注意的是,牛奶过敏,在皮肤可表现为荨麻疹,或者慢性湿疹,怀疑牛奶过敏时,也应结合身体的其他一系列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赵玉磊 2022-07-31阅读量9760
病请描述: 颈椎病 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1948年,Brain和Bull等首先将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综合起来称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分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颈椎病患者中占比约50%-60%,患者多表现为颈肩上背部疼痛,偶向上肢放射。可有肌肉酸痛,皮肤麻木,灼热,针刺样异感觉,偶有上臂有放电样疼痛。 临床上,时有以手麻或上臂酸痛为首发症状的初诊患者。 2.脊髓型颈椎病 在颈椎病患者中占比约10%-15%,患者一般疼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下而上的运动神经原性瘫痪。 临床上,患者易与腰椎疾患混淆。 3.颈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枕颈部疼痛,也称局部型颈椎病。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锥体稳定性欠佳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可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 近年因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此型患者患病率与日俱增。临床上,因多数为患者的首发症状一侧枕颈部疼痛,易与偏头痛混淆。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多由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不稳定,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甚至扭曲或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临床常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少数患者可出现运动,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患者常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伴乏力,偶有患者自述耳鸣加重,记忆力下降,且缺乏明确的影像诊断标准,易与头痛混淆。 5.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颈椎脊神经没与颈交感神经和1,2胸椎交感神经节侧支相连,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而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可以表现为交感兴奋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眼后部肿胀,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血压身高,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头颈上肢出汗异常。也可以表现为交感抑制症状: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 临床上,单发较为少见,常与其它类型颈椎病共同组成混合型颈椎病。 6.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较常见的混合型为发病早期是颈型颈椎病,后发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当患者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症状,统称混合型。 7.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罕见)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骨质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以上内容参考《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以及《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05-21阅读量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