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胸椎疼痛 > 内容

胸椎疼痛内容

预防骨质疏松,这几点要做到!

病请描述:      预计到2050年,全国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例次将达到600万。       除此之外,骨质疏松正在逐渐年轻化。什么是骨质疏松?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一起来了解下~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70岁以后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和特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但病因尚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是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的骨量减少而造成,约占全部骨质疏松症的10%~15%。 三大症状,警惕骨质疏松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四个阶段,警惕骨质疏松 绝经史:绝经特别早,要小心。 家族史:如果家里有别的人是骨质疏松的话,要小心。 骨折史:如果已经发生骨折,再发生骨质疏松,就叫做重度骨质疏松。 抽烟、喝酒、长期喝碳酸饮料的历史:如果有,要小心。如何预防骨质疏松0-18岁年龄段“奠基石”,注意膳食营养、加强运动,为达到理想的峰值骨量进行储备,使骨骼健康不输在起跑线上。18-40岁年龄段“筑基础”,勤运动,多晒太阳,做好骨骼健康维护,努力提高骨量峰值。40-65岁年龄段“早筛查”,认识和重视骨质疏松症,每年检查骨密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65岁以上年龄段“保底线”,加强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和跌倒带来的骨折危害。日常如何有效补钙01、适当晒太阳想要有效补钙,可以适当晒太阳,这也是获取人体需要钙质的有效方法。很多人在补钙的过程中长时间没有接触阳光,晒太阳的时间过短,身体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有可能会因为钙质的吸收能力降低而出现缺钙表现。02、锻炼身体为了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应该适当锻炼,可以发挥良好的补钙效果,相比没有运动的人来说身体吸收钙质的能力会提高不少,这是补钙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式。03、多吃含钙丰富食物在饮食过程中应该补充一些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例如奶制品、动物肝脏、豆类食物,摄入之后能够满足人体对钙质的需求,有足够的钙质获取,骨骼也可以维持健康。04、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发挥补钙效果。可以从通过饮食,例如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中获取,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丰富的维生素D提供,补钙的速度才会加快。中老年人日常如何有效运动原则上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朋友不要选择高强度、高爆发力的运动,而是选择运动强度可控的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能够增强背部,腿部,臀部的肌肉力量。常见的运动项目有步行、慢速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登山等。 力量训练,主要加强手臂和脊柱肌肉的力量,减少骨骼内矿物质流失,提升骨密度。重点腹肌、背肌、四肢肌练习。常见的运动项目有杠铃、哑铃、沙袋、滑轮、专门的肌力训练器。 平衡和灵活性训练,增强中年人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力,降低跌倒的风险,避免骨折的发生。运动项目有体操,太极拳,舞蹈等。

俞一飞 2023-03-04阅读量1423

胸椎管内巨大肿瘤完整切除

病请描述:患者,女性,53岁,胸腰背部疼痛不适有1年了,以为是累的就一直没太重视,近期逐渐出现了胸腹部的捆绑感,双下肢麻木无力,无法正常走路,靠轮椅代步,就诊我门诊时给予了胸椎磁共振检查发现:胸9-11平面椎管内肿瘤占位。患者高度紧张担忧,我向她安慰解释:从图片来看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只要摘除掉解除它对神经、脊髓的压迫就好了,也不会影响您的寿命。患者回家与家人商量心情平复后选择了住院,再次给予了增强磁共振检查,仍考虑为良性肿瘤占位。完善术前准备后,术中完整取出光滑的巨大肿瘤,解除了对脊髓和神经的压迫,术中出血不多,采用了美容缝合切口,患者术后第二天感觉胸腹部束带感没了,两条腿感觉、力气也明显恢复,病理诊断为:胸椎管内神经鞘瘤(良性肿瘤),术后一周康复出院休养,经过后期的功能锻炼下肢的功能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术前胸椎磁共振示:胸9-11平面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可能性大)术前胸椎增强磁共振检查:仍考虑胸椎管内良性肿瘤占位术前脊柱全长片:未发现脊柱骨骼有破坏性改变这是术中完整剥离取出的肿瘤,脊髓神经完全解除了压迫椎管内完整取出的肿瘤长约4cm术中美容缝合的切口                                             温馨提示:如运动、感觉功能出现异常,肌力下降、感觉减退等,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很多的良性肿瘤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请不要恐慌,就像这位患者!

曹峰 2023-01-24阅读量1088

预防颈椎病,先避开这个&ld...

病请描述:         圆肩、驼背、头前引,包括大家常说的“富贵包”,都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体态问题,尤其是久坐族!绝对堪称“体态第一杀手”!        肩膀和脖子之间,这块凸起的肌肉一旦肥大起来,会让平直的肩膀变成溜肩,会让脖子看起来粗短。        现代人每天吃饭、工作、看手机,不知不觉中成了“低头族”,久而久之,体态问题随之而来。        久坐低头族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颈背部肌肉被动拉长,形成探颈(颈椎正常弧度减少或变直)、驼背(胸椎曲度增加)、溜肩(斜方肌过度肥大)、肩胛骨耸起等一系列形体的变化,进而导致颈背部肌肉紧张酸痛等各种症状。大家常说的“富贵包”,也和这种情况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个人气质,还会引发颈背疼痛,甚至导致颈椎老化加速、提前患上颈椎病。        大家要记得坚持训练,放松颈部肌群,增强背部肌肉,改善不良体态,更有助于久坐一族缓解颈背痛。

董健 2022-06-14阅读量8629

颈椎病06—上背痛

病请描述:为什么有些颈椎病患者会出现肩胛骨内侧缘附近的上背痛?我们在之前的科普贴颈椎病05中提过:人体颈椎有7节,共发出8对颈神经,左右对称。其中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颈丛(分出颈浅支和颈深支);而剩下的第5-8颈神经就和第1胸神经一起组成了臂丛,和颈丛相比,臂丛有更多的分支和更广泛的支配区域,覆盖同侧颈肩、前胸、上背和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臂丛分支分成锁骨上分支和锁骨下分支:(注:上背痛主要涉及锁骨上分支中的肩胛背神经)锁骨上分支多为短的肌支,发自臂丛的根和干,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斜方肌除外),部分胸上肢肌,上肢带肌。主要的分支包括:1.胸长神经(thoracicus longus):起自第5-7颈神经根,从臂丛后方入腋窝,沿前锯肌表面下降,支配此肌。损伤此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发生“翼装肩”。(前锯肌起自第1-8肋肋体部,斜向后上内方,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2.肩胛背神经:起自第4-5颈神经根,穿中斜角肌,在肩胛骨与脊柱间下行,支配菱形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位于上背部斜方肌深面,为菱形的扁肌,起自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的棘突,至于肩胛骨内侧缘。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第1-4颈椎横突,至于肩胛骨上角。作用:上提肩胛骨)当颈椎病累及肩胛背神经,患者常出现菱形肌和肩胛提肌酸痛,即肩胛骨内侧缘附近的上背痛。3.肩胛上神经:起自第5-6颈神经臂丛上干,向后经肩胛骨上缘入冈上窝,绕经肩峰与肩胛颈之间入冈下窝,支配岗上肌,岗下肌。(岗上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肩胛骨的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跨越肩关节,至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岗下肌:位于肩胛骨冈下窝内,肌的一部分被三角肌和斜方肌覆盖。肌束向外经过肩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当肩胛上神经损伤,岗上肌和岗下肌功能受损,收缩力减弱,盂肱关节之肱骨头内旋(即肱骨大结节内旋),可诱发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继发上臂和前臂的生物力线改变,可提高患者网球肘和腕管综合症风险,以及手指腱鞘炎反复发作。锁骨下分支(略,疼痛涉及相关分支时,会逐一介绍,详见后期科普贴。)多为长支,分肌支和皮支,涉及肩,胸,臂,手的感觉与运动。主要包括: 1. 肩胛下神经。2. 胸内,外侧神经(也称胸前神经)。3. 胸背神经。4. 腋神经。 5.肌皮神经。6. 正中神经。7.尺神经。8.桡神经:  内容参考《系统解剖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骨科基础基础科学》—骨关节肌肉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第2版,陈启明 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华裔骨科医师学会和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联合出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06-09阅读量9376

颈椎病03---颈椎间盘突出

病请描述:颈椎病03---颈椎间盘突出 背景知识: 人体脊柱的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骨和尾骨依次衔接组成,颈椎上接颅骨,骶骨和尾骨连接骨盆下肢。   椎间盘位于相邻锥体之间,是牢固连接两个锥体的纤维软骨盘结构,起到“弹簧垫”样作用,且随脊柱屈伸有一定形变。   脊髓位于锥体和椎间盘正后方的椎管内。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经椎间盘侧后方的椎间孔穿出,走向外周支配躯体感觉和运动,分别称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是指颈部椎间盘因急性或反复轻微损伤使其纤维环破损、髓核膨出压迫颈神经和脊髓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者。临床表现主要视受压迫的组织而定。 根据影像学上突出位置的不同,颈椎间盘突出常见三种类型:中央型、侧方型、旁中央型。 中央型 (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以脊髓受压为主要表现,即脊髓型颈椎病(详见科普贴1—颈椎病分类)。以前认为此型突出较少见,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MRI技术问世之后,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已不再少见。患者一般疼痛不明显,因脊髓受压,可出现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下而上的运动神经原性瘫痪。临床上,患者易与腰椎疾患混淆。   侧方型 (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外侧)常压迫痛侧神经根,以根性痛为主,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详见科普贴1—颈椎病分类)。主要症状为颈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犹如落枕,疼痛可放射至同侧侧上肢,有疼痛和麻木感。在发作间歇期,患者可以毫无症状。查体时部分患者科发现头颈部常处于僵直位,活动受限。下颈椎棘突及肩胛部可有压痛。如头向后并侧向患侧,头顶加压即可引起颈肩痛,并向手部放射。牵拉患侧上肢可引起疼痛。感觉障碍因椎间盘突出平面不同而表现各异。临床上,常见以手麻或上臂酸痛为首发症状的初诊患者。   旁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 除有侧方型症状和体征外,尚有不同程度单侧脊髓受压症状,即神经根型颈椎病(部分可混合脊髓型颈椎病)。常因发生剧烈的根性疼痛而掩盖了脊髓压迫症。   在腰椎尚可见极外侧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位于椎间孔外侧,约占3%),但在颈椎罕见。可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根或已出椎间孔的脊神经引起一侧腿部症状。但受累神经根或脊神经比其他突出类型要高一节段。   内容参考《系统解剖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以及《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05-21阅读量9668

颈椎病01--临床分型

病请描述:  颈椎病 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1948年,Brain和Bull等首先将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综合起来称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分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颈椎病患者中占比约50%-60%,患者多表现为颈肩上背部疼痛,偶向上肢放射。可有肌肉酸痛,皮肤麻木,灼热,针刺样异感觉,偶有上臂有放电样疼痛。 临床上,时有以手麻或上臂酸痛为首发症状的初诊患者。   2.脊髓型颈椎病  在颈椎病患者中占比约10%-15%,患者一般疼痛不明显,而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下而上的运动神经原性瘫痪。 临床上,患者易与腰椎疾患混淆。   3.颈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枕颈部疼痛,也称局部型颈椎病。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锥体稳定性欠佳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可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 近年因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此型患者患病率与日俱增。临床上,因多数为患者的首发症状一侧枕颈部疼痛,易与偏头痛混淆。   4.椎动脉型颈椎病  多由于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颈椎不稳定,对椎动脉造成挤压和刺激,甚至扭曲或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头痛等症状。临床常表现为: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少数患者可出现运动,感觉障碍,以及精神症状。患者常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伴乏力,偶有患者自述耳鸣加重,记忆力下降,且缺乏明确的影像诊断标准,易与头痛混淆。   5.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颈椎脊神经没与颈交感神经和1,2胸椎交感神经节侧支相连,通过脊髓反射或脑-脊髓反射而产生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可以表现为交感兴奋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眼后部肿胀,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血压身高,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头颈上肢出汗异常。也可以表现为交感抑制症状: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 临床上,单发较为少见,常与其它类型颈椎病共同组成混合型颈椎病。   6.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较常见的混合型为发病早期是颈型颈椎病,后发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当患者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症状,统称混合型。   7.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罕见)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骨质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以上内容参考《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以及《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05-21阅读量9943

骨盆旋移与产后腰背痛

病请描述:定义:骨盆旋移综合征(HaredPelvisSyndrome)是指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运动状态的变化或者突然施加的暴力、外伤以及长时间不正确的工作、休息坐姿、站姿、卧姿、先天性关节不对称及下肢不等长等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脊柱、骨盆内外肌肉力学平衡失调,发生相应力学改变,使韧带松弛,骨盆各构成结构及脊柱其他多关节错位、滑动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整脊的临床查体在诊断骨盆旋移综合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骨盆矫正技术的基本要领。常见的骨盆半脱位:"向后、向下半脱位"(Poeterior-InferiorIlium,pi)向前、向上半脱化’(Anterior-SuperiorIlium,AS)。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征、骨盆旋移征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骨盆旋移导致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 骨盆是脊柱的座基,故骨盆旋移综合症除腰腿痛外,还会导致全脊柱力学失衡,使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发生多关节功能紊乱;或继发性的损害髋关节、膝关节或踝关节,发展为劳损性骨关节病等;若损害到植物神经时,将引起盆腔内的脏器功能障碍而发生多种病症。骶椎的错位机理与颈腰椎相同,也有由损伤时的各种身 体姿势所决定,主要是骶椎的异常错动引发的。然而,骶髂关节一旦发生错位,复位比颈、胸、腰椎难度大,需要准确的诊断、周围张力调整松解、炎症水肿消除,再结合适当的巧力才能将错位关节调正复位。 1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骨、坐骨、耻骨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基石,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到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十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力学变化,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   2盆旋移综合症的病因:   2.1男性以外伤为主,多因滑倒时某侧臀部着地挫伤或骨盆受较大的撞击伤,或下肢扭伤;其次为慢性劳损、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状态下,长时间的姿势不良或轻度外伤而发生本症。   2.2妇女比男性发病率高,除上述病因外,妇女在更年期、妊娠分娩后围产期,由于内分泌变化原因导致骨盆以及周围韧带松弛,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处于失稳状态,因超过极限强度扭挫伤诱发(例如踝关节扭伤)。或因长时间的坐卧姿势不良而引发本病。 2.3产妇在怀孕和分娩时,身体内会分泌出一种松弛素,使得骨盆中的耻骨联合骶髂关节等部位韧带变松弛打开,便于婴儿的产出。所以围产期如果有不均衡的外力作用长时间作用就会导致错位或者是产后复位不良,骨盆关节受伤错位后,如未及时纠正,将继发无菌性炎症病变,而出现较重的腰腿足部疼痛,产后腰痛会阴痛以及产后体形改变甚至畸形等。 3自我判断凡受伤后或者是产后,出现腰臀部疼痛,骶尾部、会阴部、臀部,大腿痛,或坐骨神经痛,不能直立行走,或歪臀跛行,坐卧时喜欢腰部到髋膝关节保持在微屈位,较重者仰卧翻身、起床、坐下都困难、咳嗽及喷嚏时加重,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放松后呈现阴阳脚应考虑可能患有骨盆旋移症。并会出现高低肩、阴阳脚、脊柱侧弯、跛行、臀部变大、罗圈腿等外形改变。 4避免不正确治疗:骨盆旋移错位多数会表现为长短脚:有的国外专家采用矫正鞋垫方法治疗长短脚,这里提醒大家,由于骨盆旋移导致的长短脚,采用矫正鞋垫,骨盆倾斜就可能会越严重,因为他是把由于上翘骨盆导致的短脚垫高,表面上看短脚不短了,实际上会导致越用骨盆越是倾斜。看一下下图就明白了。解救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矫正骨盆倾斜旋转移位,再把肢体张力恢复了,下肢长短畸形就会恢复了。 阴阳脚:由于骨盆倾斜角度改变和双侧外翻或内旋,临床表现可以为“外八字”或者是“内八字脚”。外八字脚 骨盆旋移错综复杂,以上只是对常见症状做一简单介绍,出现难以诊断和治疗的腰部髋关节周围以及骶尾部身体疼痛,如果检查不出问题,请考虑检查骨盆或者是全脊柱正侧位片,然后找专业正骨医生会诊,因为骨盆旋移变化多,病情复杂多变,影像学表现多数不典型,所以影像学检查必须结合临床专业体检和症状才能明确诊断。(由于专业限制,很多医生不认识骨盆旋移这个疾病)。根据病情进行系统科学的治疗,放松,拉伸,理疗,正骨和校正后康复,很快就会得到康复。 欢迎通过平台理性沟通,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告知删除。

马彩毓 2022-05-07阅读量1.1万

医生教你轻松应对甲癌术后「骨...

病请描述:医生教你轻松应对甲癌术后「骨质疏松」如何补钙难题! i甲专线 甲状腺大讲堂 2022-01-16 17:00 关注甲状腺大讲堂的甲友们应该知道,昨天我们说到了,甲癌患者术后不能不知的补钙常识,建立了甲友们科学补钙的意识后,很多甲友在后台问到究竟如何补钙? 钙片千万种,科学服用更要紧! 首先我们想想缺钙容易导致什么症状? No.1、骨质疏松症 根据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全身性疾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又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一种以骨强度降低导致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No.2、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约有50%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在发生脆性骨折后或者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 术后如果甲友出现手脚经常性麻木、肌肉抽搐、关节疼痛甚至全身疼痛、出汗多且疲劳感明显等症状却又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哦~ 疼痛:常见部位为腰背部,有些表现为全身疼痛, 严重时翻身、起坐和行走困难。可伴肌肉痉挛,甚至 活动受限。 脊柱变形:骨质疏松症可表现为身高缩短、 驼背或脊柱畸形等。 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导致的骨折。例如:从站立高度或者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的骨折。好发部位为胸椎、腰椎、髋部、肱骨近端及桡、尺骨远端等。 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应重视和关注骨 质疏松症患者的心理异常。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对 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视,主要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 No.3、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骼健康基本补充剂。 1、调整生活方式 ①加强营养、均衡膳食: 建议摄入富含钙质、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 0.8~1.0 g/kg 体质量,并每天摄入牛奶 300 mL 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②充足日照: 建议上午 11 点至下午 3 点之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 15~30 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 ③规律运动:适合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 ④戒烟、 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 ⑤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包括钙剂和维生素 D,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在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 D 补充的基础上,具体推荐量见下表。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 D 纠正维生素 D 缺乏,不建议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 D 的补充。 图片描述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7.05.002.Chinese Society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Mineral Research.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2017)[J].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and Bone MineralResearch,2017,10(5):413-443.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7.05.002 2.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5):425-437.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8.05.001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8905

胸椎管内巨大肿瘤摘除

病请描述:患者近一年来常感觉胸背部轻微疼痛,一直没有重视,逐渐出现下肢的麻木无力症状,直到近半月来无法正常走路才来就诊,经磁共振检查诊断出胸椎管内巨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瘤体完整摘除,无明显出血,术后一周康复出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在这里温馨提醒一下:(如果您有背部疼痛并逐渐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的表现,而且有加重的趋势,建议您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早期作出诊断,防止耽误病情,一旦出现脊髓神经完全损伤,手术则很难挽救,幸好这位患者就诊及时、神经功能恢复满意)。胸椎磁共振矢状位显示的巨大肿瘤胸椎磁共振:椎管内巨大肿瘤术中完整取出的瘤体组织完整取出的肿瘤切口无需拆线,术后一周康复出院,神经功能恢复非常满意!

曹峰 2022-01-22阅读量8417

椎间孔镜术后复发怎么办?小切...

病请描述:很多人都害怕进行椎间盘手术,感觉损伤太大,不得以进行手术了,也希望尽量微创,最好一次就能彻底治好不复发,但现实不是一直那么美好。目前,微创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的复发率约5-10%(不同文献报道结果不一)。复发以后该怎么办呢?虽然很多复发病例症状较轻,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翻修的概率逐渐增加,还能再次进行微创手术吗?是的,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再次进行微创翻修手术。46岁的吴先生,在2017年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进行了椎间孔镜下L5/S1髓核摘除术,术后疼痛缓解。之后腰痛、左下肢疼痛症状还是偶有发作,休息后可缓解。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麻痛症状加重,放射至臀部至左小腿后侧、左足底。在当地医院进行推拿、理疗、药物等治疗未见缓解,10天前症状再次加重,出现行走困难、影响睡眠。腰椎MRI显示L5/S1左侧椎间盘脱出。为寻求进一步诊治,吴先生慕名来到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许鹏副教授门诊求诊。入院后,许鹏副教授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考虑吴先生目前腰腿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保守治疗无效,建议进行手术治疗。许鹏副教授指出,由于之前进行过一次椎间孔镜手术,此次属于翻修手术,患者腰椎已经失去部分正常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瘢痕增生与神经粘连,手术难度会加大,因此,翻修手术非常考验术者的技术和操作。具体术式可以选择再次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许鹏副教授团队已对多例复发患者进行椎间孔镜翻修,效果较好。患者因惧怕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手术的复发,拒绝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但是强烈要求尝试“不复发的微创手术”,许鹏副教授特意选择了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传统开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恢复慢,而MIS-TLIF术式利用特殊工作套管,经肌间隙入路切除一侧小关节,暴露椎间隙的后外侧来完成病变节段的减压及融合,创伤小、恢复快,融合后不会复发,植入的螺钉也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出。术中通过透视定位目标节段,确定进钉位置及方向。分别建立双侧经皮椎弓根钉钉道,临时放置导针。安装微创通道及光源,去除关节突处黄韧带,分离和神经根粘连的瘢痕组织,显露、保护受压的神经根,去除向后、向下游离的髓核组织,切除椎间盘后进行椎间融合,经皮置入4颗椎弓根钉,最后缝合皮肤切口,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术后第一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疼痛完全消失,能在指导下在病床上做简单的下肢康复训练活动。术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现在恢复良好。术前MRI术前MRI术中术中标本术后X片许鹏副教授介绍到,“MIS-TLIF”腰椎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能够精准到达手术区域,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保留棘突和韧带等脊柱后方张力带结构,最大程度地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又能满足减压、融合、内固定等需要,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疗效好、美观等优点,常用于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复发性椎间盘突出伴腰腿痛等。大量临床研究显示,MIS-TLIF与传统开放椎间融合手术具有同样的临床疗效,而前者术中出血较少、术后腰部疼痛症状较轻。但是,对于多节段、严重椎管狭窄以及Ⅱ度以上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尚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与手术风险,因此,目前MIS-TLIF还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开放手术。另外,微创手术术中定位和内固定置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X 线机透视辅助完成手术操作,透视次数明显多于传统开放手术。而且,MIS-TLIF 技术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术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熟悉局部解剖,并经过严格训练,掌握狭小空间操作的技能。只有规范化治疗选择,才可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和微创价值的实现。相信此项微创技术的开展,必将造福更多的脊柱疾病患者。专家介绍许鹏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脊柱微创外科专家。专业擅长:从事脊柱外科工作10余年,近年主刀疑难、危重脊柱疾病500台/年以上,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临床技术。主要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黄韧带骨化、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骨质疏松骨折、枕颈畸形、侧弯畸形、脊柱结核感染等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中西医综合疗法,尤其是疑难、危重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社会任职: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许鹏 2021-11-30阅读量1.0万